课件编号17547408

高中历史(统编版)第26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课件(共32张PPT)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

日期:2024-05-20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4次 大小:3599753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历史,高中,过渡,纲要,中外,必修
  • cover
(课件网) 第26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现代史)发展线索(1949-1976) 1949 1956 1966 1976 1978 过渡时期 全面建设 十年文革 两年徘徊 新中国成立 三大改造完成 十一届三中全会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目录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中国人民站稳了———人民政权的巩固与外交突破 中华民族腾飞的新起点: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 课程标准:认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伟大意义;概述新中国巩固人民政权的主要措施;认识新中国为民主政治建设和向社会主义过渡所作出的努力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隆重开幕。来自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各人民团体、人民解放军、各地区、少数民族、国外华侨以及特邀代表等662人参加了会议。 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一)筹备:1949.9.21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 决定———国名、国旗和代国歌 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通过———《共同纲领》等文件 内 容 临时宪法 《共同纲领》规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阶级人民民主专政;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为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和富强而奋斗。 性质:是新中国的建国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 为什么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2.人民政协代行全国人大的职能; 3.规定了国家制度和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 (二)标志:1949年10月1日15时,天安门广场举行开国大典 伟大意义 人民解放新面貌(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长期对中国人民压迫和剥削,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国家统一新局面(结束了军阀割据、战乱动荡的历史,国家基本统一,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 民族独立新形象(实现了民族独立,改变了半殖民地位,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 世界格局新状态 (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改变了二战后国际冷战格局中的力量对比,鼓舞了被压迫民族和人民的解放斗争) (一)历史背景:建国初的严峻形势和任务 1、严峻形势 (1)军事上:新中国成立时,国民党残余军队还盘踞在华南、西南地区,武装土匪威胁新生政权; (2)经济上: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尚未完成,财政经济困难严重; (3)国际上:美国发动的侵朝战争给国家带来严重的安全威胁。 2、两大任务:巩固新生政权,恢复发展经济 (二)举措: 1.政治: (1)肃清残敌,剿匪镇反 至1950年夏,基本歼灭大陆的国民党残余军队和武装土匪;1951年,和平解放西藏。至此,除台湾和少数沿海岛屿外,中国领土全部解放。 (2)召开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建立各级人民政权,健全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巩固新生政权 人民群众夹道欢迎剿匪部队 西藏和平解放 二、中国人民站稳了———人民政权的巩固与外交突破 2.经济: (1)接收帝国主义在华资产,没收官僚资本企业 (2)土地改革,解放生产1950年—1952年底 背景 农民被束缚在封建土地制度之下, 迫切要求得到土地 目的 解放农村生产力,为工业化创造条件 内容 颁布《土地改革法》,变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生产关系的调整) 结果 到1952年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在全国大陆基本完成 意义 ①经济上:摧毁封建剥削制度,农民摆脱了封建土地制度的束缚;解放农村生产力,提高农民积极性,促进农业生产发展;为逐步实现工业化奠基。 ②政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