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7549693

4.1影响分娩的因素 课件(共10张PPT)-《妇产科护理》同步教学(江苏大学出版社)

日期:2025-01-26 科目: 类型:课件 查看:31次 大小:87438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江苏大学,教学,同步,妇产科护理,PPT,影响
  • cover
(课件网) 第四章 正常分娩期产妇的护理 过渡页 第一节 影响分娩的因素 第二节 枕先露的分娩 机制 第三节 临产诊断与产程分期 第四节 分娩期产妇的 护理 第五节 分娩镇痛及护理 产力 一 第一节 影响分娩的因素 子宫收缩力 1 节律性 子宫有节律性、阵发性、不随意收缩的特点。每次收缩由弱到强(进行期),达高峰维持一定时间(极期)后又逐渐减弱(退行期),最后消失进入间歇期,如图4-1所示,子宫肌肉完全松弛,间歇期后又开始出现下一次宫缩,如此反复交替,直至分娩结束,故临床上也称为阵缩。 在产程初期时,宫缩持续时间约30 s,间歇时间约5~6 min。随着产程进展,子宫收缩力逐渐增强,宫缩持续时间逐渐延长,间歇时间逐渐缩短,在宫口开全后,宫缩达最全,收缩时间可达1 min或更长,间歇时间可缩短至1~2 min。 图4-1 临产正常宫缩节律性示意图 产力 一 第一节 影响分娩的因素 子宫收缩力 1 对称性和极性 正常宫缩从两侧子宫角部同时发起,先向宫底部集中,再向子宫下段扩散,称为子宫收缩的对称性。极性是指宫缩由子宫上部向下传递,以子宫底部最强,子宫下段最弱,如图4-2所示。 图4-2 宫缩的对称性和极性 缩复作用 宫缩时子宫肌纤维缩短变宽,间歇时肌纤维松弛,但不能完全恢复到原来的长度,经反复收缩,肌纤维越来越短,称为缩复作用。缩复作用可使宫腔上部容积越来越小,迫使胎先露不断下降、宫颈管逐渐缩短直至消失。 产力 一 第一节 影响分娩的因素 腹肌、膈肌、肛提肌的收缩力 2 腹肌、膈肌、肛提肌的收缩力运用于第二、三产程,是胎儿娩出的重要辅力。宫口开全后,宫缩推动胎先露下降至阴道,压迫盆底软组织及直肠,引起反射性排便感,产妇主动屏气用力,使腹肌和膈肌有力地收缩,腹压增高,协助胎儿、胎盘娩出。肛提肌的收缩有助于胎先露内旋转和仰伸的完成。 二 第一节 产道 影响分娩的因素 骨产道 1 骨产道即真骨盆,是胎儿娩出的通道。 软产道 2 软产道是由子宫下段、子宫颈、阴道、盆底软组织所构成的一弯曲通道。 子宫下段的形成 子宫下段是由子宫峡部形成。妊娠12周后子宫峡部逐渐扩张成为宫腔的一部分,妊娠末期逐渐拉长形成子宫下段。尤其在临产后规律宫缩使子宫下段进一步拉长达7~10 cm。由于子宫肌纤维的缩复作用,使子宫上段越来越厚,下段被动扩张越来越薄,在上下段交界处形成一明显环状隆起,称生理性缩复环,如图4-3所示。 二 第一节 产道 影响分娩的因素 图4-3 宫口扩张及子宫下段形成 二 第一节 产道 影响分娩的因素 子宫颈的变化 临产前宫颈管长约2 cm,临产后由子宫收缩牵拉宫颈内口的肌纤维、宫内压的升高、前羊膜囊的锲状支撑、胎先露下降,使宫颈管逐渐变短最后消失而展平。随着分娩的进展,宫颈外口逐渐扩张,直至宫口开全(10 cm),方能通过足月胎儿头。初产妇子宫颈管消失后宫颈口扩张;经产妇子宫颈管消失与宫颈口扩张同时进行,如图4-3所示。 阴道、盆底与会阴的变化 子宫颈口开全后胎先露已下降至阴道,阴道黏膜皱襞展平被迫扩张,胎先露继续下降压迫盆底软组织,软产道被胎先露扩张形成一个向前弯曲的长筒,前壁短,后壁长。盆底肌在胎先露压迫下向下及两侧扩展。会阴体变薄变长,以利于胎儿通过,但极易破裂,分娩时应注意保护。当肛提肌高度扩张并向两侧伸展时,肛门亦随之明显扩张。 胎头 1 三 第一节 胎儿 影响分娩的因素 胎头是胎体最大的部分,也是胎儿通过产道最困难的部分。胎头由顶骨、额骨、颞骨各2块及枕骨1块组成,如图4-4所示。骨与骨间有缝隙称为颅缝,两顶骨间为矢状缝,顶骨与额骨间为冠状缝,枕骨与顶骨间为人字缝,颞骨与顶骨间为颞缝,两额骨间为额缝。 胎头前方颅缝汇合处菱形空隙称前囟(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