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555277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朝花夕拾》导读课教学设计

日期:2024-06-23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61次 大小:1493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 cover
初中语文七年级《朝花夕拾》导读课教学设计 【教学设想】 设计意图 这是七年级的第一本名著,推荐标题是“消除与经典的隔膜”,此书之前收录在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导读标题是“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做这样的调整,能看出编者的用心良苦。 经典与当下有隔膜,我们要消除隔膜,咀嚼经典的味道。《朝花夕拾》正是这样具有代表性的经典:它有隔膜,隔膜后面掩藏着趣味,趣味里蕴含着理性的思考。 隔膜,是存在的,消除是首要的。这隔膜犹如一扇虚掩的门,有的人,看见门就绕道;有的人,怀揣好奇,想推开,便走进去瞧瞧。好奇,是消除隔膜的一把钥匙;兴趣,是走近名著的第一步。名著第一课,就是激趣和示范。 设计特色 1.重在激趣。《朝花夕拾》不是浅显易懂的现代文,不是扣人心弦的小说,它语言难懂、时代特殊、情节零碎,读懂不容易,读出趣味更不容易。为了让学生读下去,必须激趣,消除隔膜。基于这点,本学案三个教学活动紧紧围绕消除隔膜、激发兴趣,设计了“抢答游戏一组团寻宝一雷达破案一访谈鲁迅一我和鲁迅比童年一·专题探究"这样一组递进式学习活动。第一个活动重在“激趣",第二个活动重在 “解读",第三个活动重在“品读"。由点到面,由散到整,由浅人深,带领学生一步一步消除隔膜,深人文本,细嚼慢咽,读到本书的趣味,读到本书的思想。 2 ·重在示范。怎样读书?很多学生很茫然。本设计有很强的“示范"性,示范如何跳读、选读、精读,如何做读书笔记,如何做批注,如何鉴赏。教案里时时提醒落实,目的是希望初一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本设计使用建议 1.课时安排: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本设计可安排一课时,也可安排二课时或三课时,具体情况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而定。对于阅读能力相对较弱的班级,建议每一个教学活动上一课时;如果是阅读水平较好的班级,可将本设计的教学活动任务提前分发,供学生自主阅读完成,课堂上只做交流和总结。示范和习惯很重要,基于笔者所在学校学情,笔者选用三个课时。 2 ·课堂节奏:许多环节都是激趣,教师激趣后,要预留相对充足的时间供学生自主阅读和合作阅读,让学生尝到自主阅读的成功感和合作阅读的愉悦感。教师需激情地启发、耐心地等待,学生要认真地发现,交流时互相补充,并做好读书笔记。 教学目标 1·激趣,把书打开。设计多样化的学习活动,激发阅读兴趣,消除与经典的隔膜,走近作家作品。 2·阅读,把书读厚。掌握默读、跳读、猜读、选读、精读的阅读方法,指导学生学会运用圈画、批注的读书方法。 3·专题,把书读薄。融会贯通全书,整合相关内容,归纳共性,借鉴写法。 教学准备 1·教师:为每个活动设计若干个有趣问题,做成任务单,课上分发给学习小组,激趣阅读。 2·学生:查找资料,了解鲁迅的基本情况;访谈童年鲁迅,把想了解的问题罗列出来。 教学活动 活动一:开游戏·悦读 任务与意图 通过“抢答" “寻宝”的游戏活动,激发兴趣,消除畏难心理,绕过语言障碍,开卷略读,初步了解童年的鲁迅。这些篇目包括《阿长与〈山海经〉》《五猖会》《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狗猫鼠》,这也是本书最有趣味的篇目,在游戏过程中指导学生读目录,学习跳读,正确认识本书的语言障碍,寻找扫除障碍的方法,消除隔膜,初步体验本书之趣。 过程与方法、趣味抢答,了解鲁迅 1 ·教师出示抢答题,学生举手抢答。 (1)童年鲁迅的宠物是什么?(小隐鼠)〈2)童年鲁迅最不喜欢的动物是什么?(猫)(3)童年鲁迅的乐园在哪里?玩什么游戏?(百草园;捕鸟、挖何首乌等)〈4)童年鲁迅的私塾,相当于现在的私立学校,这私塾的名字叫什么?(三味书屋)(5)童年鲁迅喜欢上学吗?长大后呢?(不喜欢;主动求学)(6)童年鲁迅上课开小差时做什么?(绘画)〈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