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563632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表达技巧鉴赏 课件(共131张PPT)

日期:2024-06-01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8次 大小:362597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诗歌,表达
  • cover
(课件网) 诗歌表达技巧鉴赏 诗歌表达技巧(艺术手法、写作特色) 表达技巧 表达方式 表现手法 修辞手法 构思立意技巧 诗歌表达方式鉴赏 五种基本的表达方式: 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 诗歌鉴赏中重点注意:描写、抒情。 西江月 遣兴       辛弃疾   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功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表达方式:记叙 明确:词人在这里借醉写自己独立的人格,高傲的品行和抗金复国壮志难酬的无比愤懑。 表现手法上,拟人化和问答体的写法,幽默诙谐,风趣横生。叙述杂以描写,让人物自己出来表演,塑造了生动艺术形象。 题乌江亭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表达方式:议论 明确:针对项羽兵败身亡的史实,批评他不能总结失败的教训,惋惜他的英雄事业归于覆灭。 第三四句对项羽如不自杀的结局做了假设,事情还是大有可为的。只可惜项羽自杀了。在惋惜、批判、讽刺之余,表明了败不馁的道理。 思考:王维的山水诗有个很突出的特点,就是“寓动于静”或“动中显静”,请以第三联为例,对此做简要的分析。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表达方式:描写       诉衷情 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明确:本词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今昔对比,表达了内心的报国无门、惆怅悲凉、愤懑不满。 表达方式:抒情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 触景生情 寓情于景 托物言志 借古讽今 借典抒情 正面描写(白描、工笔)和侧面描写(衬托) 虚实结合 动静结合 视听结合(声色结合) 点面结合 角度:远、近、高、低、俯、仰等 诗歌中的表达方式 抒情方式: 描写方式: 诗人在其诗作中袒露襟怀,不假掩饰地抒发激情、快意或情绪,即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体,直接表现思想感情。 例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例2: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抒情方式 2.间接抒情 抒情方式 借景抒情:先有情后写景。借对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诗人的主观情感,使情感含而不露,蕴藉悠远。 触景生情:先写景后生情。诗人受到眼前景物的触动,引发联想,从而产生某种感情。 寓情于景:在景色的描写中寄托情感。 牛刀小试 端居① 李商隐 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②。 阶下青苔与红树,雨中寥落月中愁。 [注]①端居:闲居。②素秋:秋天的代称。 问:这首诗的三、四两句在抒情方式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在艺术手法上,第三、四句的最大特点是借景抒情(明手法)。 诗人借助对“青苔”、“红树”以及“雨”景、“月”色的描写,赋予客观景物以浓厚的主现色彩,(诗句分析)营造出了冷寂、凄清的氛围,表达了悲愁、孤寂和思亲的情感。(析效果) 用典抒情 用典,指援引历史故事或古书中的词语来表达自己观点的一种表达方式。 例1:“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析】通过化用“庄周化蝶”、“杜鹃啼血”的典故,表达了“忆华年”时对往事似幻似真、迷离恍惚之感,意境朦胧凄美。 例2:“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 【析】本诗借诸葛亮的故事,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 借事抒情 借事抒情: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