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573686

2023年秋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质量评估卷(学生版+教师版)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25次 大小:58625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2023,评估,教师,学生,单元,质量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单元质量评估卷 2023年秋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质量评估卷 一、积累与运用(共28分) 1.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共4分) 学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我们领略了战士们冲破敌人重重阻遏,歼灭和击溃一切顽抗敌人的气势,那气势只能用“锐不可dāng”来形容;学习《首届诺贝尔奖bān发》,我们了解了那些像诺贝尔一样为人类做出伟大贡献的人;朗读《“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我们仿佛又置身于那个激动人心的现场;朗读《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我们心潮澎湃,豪情万丈,信念与梦想在同一时刻汇聚:我们的祖国真正强大起来了! (1) 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2分) 锐不可dāng( 当 ) bān( 颁 )发 (2) 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2分) 凌空( A ) A.líng B.léng 澎湃( B ) A.bài B.pài 2. 下列有关新闻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C )(2分) A. 广义的新闻指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中关于现实情况的报道文章,包括消息、通讯、特写、社论、报告文学等。狭义的新闻指简要和迅速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事实的一种新闻文体,又称为消息。 B. 主体是消息的主干,担负着阐述导语提到的主要事实和补充次要材料的任务,要求写得内容充实、线索清楚、层次分明。 C. 新闻报道的对象一定是新近发生的事件,对于有些早已发生的事件,即使发现并把它报道出来,也不能称为新闻报道。 D. 消息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通常是消息的导语部分,它简明扼要地揭示消息的核心内容。 3. 古诗文默写。(8分) 文人墨客情感丰富。有对妩媚动人春景的喜爱,“①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钱塘湖春行》);有知音难寻、无人赏识的苦闷,“东皋薄暮望,②徙倚欲何依”(《野望》);有随缘自适的豁达情怀,“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③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记承天寺夜游》);有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豪情,“④老骥伏枥 ,志在千里”(《龟虽寿》);有借松柏之刚劲来表明自己志向之坚贞,如《赠从弟(其二)》中的诗句“⑤岂不罹凝寒?⑥松柏有本性”;更有感叹人生,表达浓浓思乡之情,如崔颢《黄鹤楼》中的诗句“⑦日暮乡关何处是 ?⑧烟波江上使人愁”。 4. 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4分) (1) 向斯诺学习写故事。就纪实作品如何做到“用事实说话”这一点,你从斯诺的写作过程中得到怎样的启示?参考目录,结合你的阅读体会,加以阐述。 第一篇 探寻红色中国 一些未获解答的问题 通过红色大门 第二篇 去红都的道路 遭白匪追逐 造反者 第四篇 一个共产党的由来 在长沙的日子 苏维埃运动(有删节) 第七篇 去前线的路上 同红色农民谈话 第八篇 同红军在一起 “真正的”红军 彭德怀印象 为什么当红军 游击战术 红军战士的生活 [答案]斯诺通过采访红军将领、深入红军生活、对话农民等方式,搜集掌握了许多关于红色中国的真实材料;融入真切的感受和体验,客观地撰写了《红星照耀中国》这部纪实作品。他深入一线搜集资料的方式和客观的写作态度值得我们借鉴。(4分) (2) 请从下面人物中任选一个人物,结合具体事例谈谈信仰的力量。 ①毛泽东 ②周恩来 ③红军战士 [答案]示例一:信仰是人类前进的不竭动力,毛泽东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带领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经过万里长征,克服重重困难,一步一步走向胜利。这也启示我们,生活中要有目标和追求,并为之不懈努力。 示例二:周恩来出生于一个官僚家庭,他为了民族解放而背弃封建官僚阶级,发动上海工人运动、参与组织八一南昌起义、长征途中九死一生等等,体现了为了信仰而走向革命的决心。这也启示我们,为了信仰,可以牺牲自己的安逸生活,不惧艰苦的环境,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