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7575926

第六单元 第三节 第1课时 二氧化碳的循环及制取 同步练习(学生版+教师版) 2023-2024 鲁教版化学 八年级全一册

日期:2025-10-14 科目:化学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63次 大小:117519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第六,八年级,化学,教版,2023-2024,教师
    第三节 大自然中的二氧化碳 第1课时 二氧化碳的循环及制取 1.二氧化碳的循环 (1)产生途径:动植物的 、化石燃料的 等。 (2)消耗途径:植物的 。 (3)对环境的影响:含量增多易造成 。 2.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 (1)药品:稀盐酸与 (或 )。 (2)反应原理: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制取装置: (4)实验步骤: 连接仪器→ → → →收集气体。 (5)验满:将燃着的木条放在 ,如果 ,证明已满。 点拨:验满≠检验。验满是验证某气体是否收集满;检验是证明某种气体是不是要收集的气体  导·思 能否用稀硫酸或浓盐酸代替稀盐酸与大理石反应来制取二氧化碳  易错辨析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1)不能用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是因为二氧化碳易溶于水 ( )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可选用石灰石与稀硫酸作原料 ( ) (3)为减缓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增加应禁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 ( ) 考点二氧化碳的制取 【典例】(2022·淄博中考)实验室现有过氧化氢溶液、稀盐酸、浓硫酸(可干燥气体)、澄清石灰水、二氧化锰、石灰石等药品及部分实验装置,请回答以下问题。 (1)图中仪器①的名称是 。 (2)实验室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用装置C收集一瓶氧气,将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放于集气瓶口,当观察到 时,证明氧气收集已满。 (3)制取并收集一瓶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所选装置正确连接的顺序是 (填字母),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将少量澄清石灰水倒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振荡,观察到的现象是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变式训练 (2022·岳阳中考)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部分装置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O2,可选用装置②④组合 B.用装置①制取CO2,分液漏斗中应装稀硫酸 C.用装置③收集CO2,气体应从管口c通入 D.要做铁丝燃烧实验,用④收集O2时建议留部分水  方法点拨 气体制取装置的选择 1.气体发生装置的选择 2.气体收集装置的选择 (1)排水法:不易(或难)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 (2)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且不与空气成分反应 (3)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且不与空气成分反应 A层 基础练 1.我国提出争取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碳中和是指CO2的排放总量和减少总量相当。下列措施中能促进碳中和最直接有效的是 ( ) A.大力推广使用脱硫煤 B.加快煤的开采与使用,大力发展经济 C.大规模开采可燃冰作为新能源 D.用氨水捕集废气中的CO2,将其转化为氮肥 2.自然界中碳循环、氧循环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植物呼吸作用放出氧气 B.化石燃料燃烧会大幅降低大气中氧气含量 C.植物光合作用可以将大气中CO2全部吸收 D.碳、氧循环失衡会导致人类生存环境恶化 3.(2022·济南中考)2022年北京冬奥会国家速滑馆“冰丝带”采用了CO2直冷制冰新技术,该技术通过CO2汽化吸热完成制冰过程。下列相关说法不合理的是 ( ) A.CO2属于氧化物 B.液态CO2汽化属于化学变化 C.该制冰新技术的使用有利于环境保护 D.该制冰过程中水分子的构成不变 4.(2022·扬州中考)制取、收集CO2并验满,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 5.下列有关实验室制取CO2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用排水法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气体 B.先往试管中加入石灰石,再加入稀硫酸 C.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集满 D.将集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盖上玻璃片,正放在桌面上 6.(2022·重庆中考A卷改编)我国承诺: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体现大国担当。丁仲礼院士认为“碳中和”是让人为排放的CO2,被人为努力和自然过程所吸收。 Ⅰ、碳排放 (1)如图,动植物呼吸 (填“能”或“不能”)释放CO2。 Ⅱ、碳中和 (2)自然吸收:如图,CO2的自然吸收途径有 (填图中序号)。 (3)碳认知 ①碳循环中的“碳”是指碳 (填“单质”或“元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