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581776

25.《活板》课件(共37张ppt)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9次 大小:339417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活板,课件,37张,ppt
  • cover
(课件网) 1.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500个左右。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4.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 5.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 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6.随文学习基本的语汇、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 7.了解常用的修辞手法,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表达效果。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8.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帮助阅读。 9.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 课程标准 活 板 同学们,你们知道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都是什么吗? 1.了解沈括及《梦溪笔谈》的相关知识;掌握本文的文言实词、虚词,能正确翻译课文。 2.学习文章抓住事物特点,运用工程流序进行说明,使用简明、平实、准确的语言说明事物的特色。 3.了解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伟大成就,认识我国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创新意识。 学习目标 作者简介 沈括(1031—1095),字存中, 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政治家、 科学家。 沈括一生致志于科学研究, 在众多学科领域都有很深的造诣和卓越 的成就,被誉为“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代表作《梦溪笔谈》。 《梦溪笔谈》 《梦溪笔谈》北宋沈括所著的笔记体著作,因写于润州(今镇江)梦溪园而得名,大约成书于1086年-1093年,收录了沈括一生的所见所闻和见解。该书在国际上亦受重视,英国学者李约瑟评价为“中国科学史上的坐标”。其内容涉及天文、地理、数学、物理、文艺、历史等多个学科的知识,价值非凡。书中的自然科学部分,总结了中国古代,特别是北宋时期的科技成就,详细记载了劳动人民在科学技术上的贡献,是中国科学技术史上的重要文献,百科全书式的著作。 冯瀛( )王 毕昇( ) 薄( )如钱唇 和( )纸灰 持就火炀( )之 字平如砥( ) 更( )互用之 以纸帖( )之 木格贮( )之 沾( )水 与药相粘( ) 不若燔( )土 用讫( )再火令药镕 以手拂( )之 为余群从( )所得 yínɡ shēnɡ bó huò yánɡ dǐ ɡēnɡ tiè zhù zhān zhān fán qì fú cónɡ 读读写写 活动一:朗读课文 疏通文意 一、朗读课文 疏通文意 用雕版印刷书籍,唐朝人还没有大规模地这样做。从冯瀛王时才开始用雕版印刷五经,以后的重要书籍都是版印书籍。 宋朝庆历年间,有个叫毕昇的平民,又发明了活字版(印刷)。它的办法是:用黏土刻字,(字印)薄得如同铜钱的边缘,每个字刻成一个字印,用火烧使它变得坚硬。 指雕版印刷 大规模地这样做。为,动词,做 才 蔓延。 做,发明 铜钱的边缘 同“以” 版印书籍,相对于抄本而言 字印 名词作状语,用火 坚硬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 火 烧令坚。 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 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 稍 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 先设置一块铁板,用松脂、蜡混合纸灰之类的东西覆盖在铁板的上面。 用 混合 模子 于是,就 覆盖 排布 靠近 烘烤 指上文说的松脂、蜡等的混合物 同“熔”,用高温使固态物质转变为液态 磨刀石 想要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