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581997

3.《回忆鲁迅先生》课件(共29张ppt)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77次 大小:444219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回忆鲁迅先生,课件,29张,ppt
  • cover
(课件网)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请大家准备好电子课本和笔记本、积累本,认真听讲,随手笔记! 新课导入 上学期,我们阅读了鲁迅先生的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同时着重学习了其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同学们对鲁迅有了一定的了解,请大家来说说你印象中的鲁迅。 那么,小说家萧红眼中的鲁迅又是怎样的呢?我们跟随萧红的步伐,一起走近鲁迅,来品读感受日常生活中的鲁迅先生。 单元要求 1.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把握关键语句,品味其含义和妙处。 2.结合人物生平和所处时代,通过细节描写,把握人物特征,理解人物情感。 3.通过感受杰出人物的非凡气质,唤起我们对理想的憧憬与追求。 学习目标 1.能通过文中的细节描写,把握鲁迅先生充满人情味和生活化的一面。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揣摩文中关键语句,领悟作者对鲁迅的尊敬、爱戴和怀念之情。 3.学习作者用生活中的琐事和人物自身的行为,表现人物形象的写法。 作者简介 萧红(1911—1942),中国现代女小说家。萧红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一个封建地主家庭,卒于香港。中学时代喜欢绘画和文学。因反抗包办婚姻离家出走。在鲁迅的关怀和扶持下,萧红成为20世纪30年代文坛上活跃的女作家。原名张迺莹,“萧红”是她发表《生死场》时使用的笔名,另有悄吟、田娣等笔名。1933年,以悄吟为笔名发表第一篇小说《弃儿》。1935年,在鲁迅的支持下,发表成名作《生死场》。1936年,东渡日本,创作散文《孤独的生活》、长篇组诗《砂粒》等。1940年,与端木蕻良同抵香港,之后陆续出版和发表了《马伯乐》《回忆鲁迅先生》《萧红散文集》《呼兰河传》等名篇佳作。 字词积累(语境不同,字义会有细微差别) 1.鸡汤端到旁边用调羹舀了一二下就算了事。(调羹:小勺。舀:用瓢或勺取流质东西。) 2.有一天下午鲁迅先生正在校(jiào)对着瞿秋白的《海上述林》,……(校对:指依据原稿或定本核对校样,改正校样上的差错。) 3.青年人写信,写得太草率,鲁迅先生是深恶(wù)痛绝之的。(草率:做事不认真,敷衍了事。深恶痛绝:指对某人或对某事厌恶痛恨到极点。) 4.鲁迅先生出书的校样,都用来揩桌子,或做什么的。(揩:擦,抹。) 5.当时大家不解其中的意思,都以为鲁迅先生不加以休息不以为然,……(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 整体感知 1.请大家浏览课文,然后用一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提示:回顾概括文章内容的方法(先看写的内容是什么,是景?人?还是别的……) 整体感知 文章通过对鲁迅先生日常生活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先生的尊敬、爱戴和怀念。 整体感知 2.本文题目是《回忆鲁迅先生》,那么全文都从哪些方面回忆了与鲁迅先生有关的生活场景,都有哪些场景? 整体感知 对待生活方面: 比如:明朗的笑声;轻捷的步伐;夜谈沉思;饮食习惯;不在意校样;翻书休息;包书 对待朋友方面: 比如:留客吃饭;调侃玩笑;感染快乐;看电影;先生陪客 对待亲人方面: 比如:看电影;尝鱼丸 对待青年人方面: 比如:读青年来信 对待工作方面: 比如:夜里工作;病中工作 整体感知 3.在记述这些生活场景的时候,作者是怎样刻画鲁迅先生的? 提示:“刻画”即“描写”,我们联系上学期期末试题,把如何写景和如何写人比较着分析一下:如何写,是不是可以写这个景或人本身,也可以通过其他方面衬托,…… 整体感知 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文章大部分内容都对先生进行了正面描写,比如:先生明朗的笑(神态描写);轻捷地步伐(动作描写);沉思的状态(神态描写);“好久不见”的玩笑话(语言描写);夜里工作前“稍微阖一阖眼睛,燃起一支烟来”(动作描写);“他说不新鲜,一定也有他的道理,不加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