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盘古开天地 【教学目标】 1.认识“劈、缓”等8个生字,会写“睁、翻”等17个字,会写“睁眼、黑乎乎”等15个词语。 2.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说出课文中神奇的地方。 3.能讲述盘古开天地的过程,交流对盘古的感受。 【教学重点】 能边读边想象画面,说出课文中神奇的地方。 【教学难点】 能讲述盘古开天地的过程,交流对盘古的感受。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劈、缓”等8个生字,会写“睁、翻”等17个字,会写“睁眼、黑乎乎”等15个词语。 2.借助课文内容和插图,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想象画面,感受其中的神奇。 【教学设计】 一、借助单元导读页,明确单元学习任务 1.趣味提问,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你们可曾想过,世界是怎样形成的?人类是怎样诞生的?我们的祖先也对这些问题抱有强烈的好奇心,于是他们创造出了一个个神话故事,神话是人类童年时代飞腾的幻想。 2.出示单元导读页,了解单元学习要求。 3.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学习任务:想一想文中哪句话告诉我们盘古开天地的意思? (1)理解创造的意思。 (2)对应课题中的“开”字。 2.出示图片,展示盘古创造世界的过程。 3.默读课文,找一找文中哪些自然段写了这几幅图的内容。 4.借助插图的提示,看一看这几个自然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预设:第一自然段写了天和地还没有分开,盘古在混沌的宇宙中沉睡。 第二自然段是说盘古醒来后,用斧头劈开了天和地。 第三、四自然段,写了盘古顶天立地撑在天地间,天和地逐渐成形。 第五自然段讲了盘古倒下以后,身体化作了万物。 加入课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说一说盘古开天地的过程。 三、学习第一、第二自然段,感受神奇 过渡:伟大的巨人盘古创造了美丽的世界。接下来让我们深入学习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来感受故事中那神奇的想象。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理解“混沌” (2)说一说神奇之处。 (3)指导朗读,读出故事中的神奇色彩。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象,画出你觉得神奇的地方。 (2)当盘古劈开天地时,你们又想象到了哪些神奇的画面呢? (3)联系生活,理解“清”和“浊”。 (4)找找其他几对反义词。 师:作者就是这样,运用几组反义词写出了天地变化的神奇。 指导朗读,读出神奇的变化 师:在读“轻而清”的时候,用轻柔舒缓的语气。在“重而浊”的部分适当加重语气,读到“缓缓上升”“慢慢下降”,可以试着放慢语速。 四、布置作业 1.师小结:故事中还有很多神奇的地方,等待着同学们下节课继续去发现。 2.作业布置 (1)抄写词语表中的词语。 (2)完成语文练习部分第2题和第4题。 【板书】 12.盘古开天地 天地没有分开 盘古沉睡 盘古醒来 劈开天地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品读课文第三至六自然段,继续感受故事的神奇。 2.边读边想象画面,能说出自己心中盘古的形象。 3.借助课文插图和关键词,讲述盘古开天地的过程 【教学设计】 一、谈话引入 师:上节课我们了解了盘古开天地的过程,感受到了盘古在混沌中醒来,用斧头劈开天地那一刻的神奇。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神奇的故事,看看盘古分开天地后做了什么。 二、学习课文第三、第四自然段 1.默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找找让你感到神奇的相关句子。 预设:第三自然段中第二句话描写的内容很神奇,他的身体能随着天地的变化而变化,最终成为了一个巨人。真是太不可思议了。 师引导: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盘古身体神奇的变化。 2.出示句子,进行对比 预设1:“巍峨”一词不仅写出了盘古的身体像山一样高大,还让人感受到它巨大的力量,坚不可摧。 预设2:第一句句子不仅写出了盘古头顶天脚踏地的动作,还说明他用尽全力把天和地撑开,他太了不起了。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