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588233

统编版道法八年级上 第二单元 5.2 预防犯罪 预习清单+作业设计

日期:2024-06-12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98次 大小:4921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统编,道法,八年级,第二,单元,预防犯罪
    5.2预防犯罪 作业设计 一、书面作业 1.下列与“违法和犯罪”这一关系一致的是(  ) ①附加刑、没收财产 ②主刑、死刑 ③主刑、附加刑 ④附加刑、罚款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诗句给我们的启示是(  ) A.犯了错误就会有牢狱之灾 B.青少年要杜绝不良行为,防患于未然 C.小错可不断,大错不能犯 D.犯罪不一定违法,违法一定是犯罪 3.被告人吴某通过发布、推广虚假的代办驾驶证广告,诱导被害人不断转款的诈骗活动。法院以诈骗罪、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数罪并罚,判处被告人吴某有期徒刑三年八个月,并处罚金3.5万元。对此,以下理解正确的是(  ) ①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行为的必然法律后果 ②有期徒刑属于刑罚中的附加刑 ③罚金属于刑罚中的主刑 ④罚金属于刑罚中的附加刑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犯罪是成长路上最凶险的陷阱,下图是15岁中学生陈某的变化轨迹。回答问题。 4.对于陈某的上述行为,判断正确的是(  ) A.旷课属于严重不良行为 B.辱骂同学属于行政违法行为 C.偷窃属于民事违法行为 D.持刀抢劫属于严重违法行为 5.对于陈某的变化轨迹,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 A.陈某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都是社会“朋友”的责任 B.我们要从小事做起,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C.法网恢恢,疏而不漏,任何违法行为都要受到行政处罚 D.法律对未成年人有特殊保护,我们年龄小违法犯罪也没关系 4.持刀抢劫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说明陈某的这一行为属于犯罪行为,因此,是严重违法行为,所以D判断正确。A错误,旷课属于违纪,是一般不良行为。B错误, 辱骂同学属于民事违法行为。C错误,陈某偷窃被公安机关拘留,属于行政违法行为。 5.从陈某从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因为有不良行为,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这启示我们, 要从小事做起,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所以B符合题意,正确。A错误,陈某走向违法犯罪和没有依法自律有关,不都是社会“朋友”的责任。C错误,不是所有行为都是受到行政处罚。D错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年龄小违法犯罪也要承担法律责任。 二、拓展作业 1.完成本节课思维导图制作。 2.有人认为“律师不应该为犯罪人员辩护”,你怎么看? 答案 一、书面作业 1.下列与“违法和犯罪”这一关系一致的是(  ) ①附加刑、没收财产 ②主刑、死刑 ③主刑、附加刑 ④附加刑、罚款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A 【考点】了解刑法、犯罪与刑罚 【解析】联系教材知识可知,违法行为分为一般违法行为和严重违法行为,严重违法行为即是犯罪,因此违法和犯罪是包含和被包含的关系。分析可知,刑罚包括主刑和附加刑,因此附加刑和没收财产属于包含和被包含的关系,①正确;主刑包括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死刑,因此主刑和死刑属于包含和被包含关系,②正确; 刑罚包括主刑和附加刑,主刑和附加刑是并列关系,③错误;罚款属于行政处罚,与附加刑没关系,④错误。 2.“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诗句给我们的启示是(  ) A.犯了错误就会有牢狱之灾 B.青少年要杜绝不良行为,防患于未然 C.小错可不断,大错不能犯 D.犯罪不一定违法,违法一定是犯罪 【答案】B 【考点】预防犯罪的做法 【解析】A:犯了错误如果及时改正就不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故A说法错误;B:材料中的诗句启示我们青少年要杜绝不良行为,防患于未然,故B符合题意;C:预防违法犯罪要从小事做起,认识到小错有可能铸成大错,故C说法错误;D:违法不一定犯罪,犯罪必定违法,故D说法错误。 3.被告人吴某通过发布、推广虚假的代办驾驶证广告,诱导被害人不断转款的诈骗活动。法院以诈骗罪、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