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590480

【新课标】5.2 预防犯罪 课件(26张PPT)【2023秋新教材】

日期:2024-06-04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69次 大小:1352910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新课标,预防犯罪,课件,26张,PPT,2023
  • cover
(课件网) 新课导入: 思考:余华英案给我们什么启示? 2023年9月18日,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宣判被告人余华英拐卖儿童罪一案。 被告人余华英于1993年至1996年期间伙同龚某良为牟取非法利益,在贵州省、重庆市等地流窜,物色合适的孩童进行拐卖,得手后二人将被拐儿童带至河北省邯郸市,通过王某付、杨某兰介绍,寻找收买人进行买卖,以此获利,期间共拐卖儿童11名。 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认为,被告人余华英为牟取非法利益,多次拐卖儿童,其行为已构成拐卖儿童罪,犯罪情节特别严重,社会危害性极大,应予以严惩。 被告人余华英以拐卖儿童罪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余华英拐卖11名儿童案”一审宣判死刑 法不可违,要预防犯罪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 5.2 预防犯罪 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 1.政治认同: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远离犯罪,做一个遵纪守法的人 。 2.道德修养:树立法治观念,加强自身修养,防微杜渐,增强防范意识,杜绝不良行为,自觉遵纪守法。 3.法治观念:加强自身修养,增强法治观念,防微杜渐,感受法律的尊严,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人。 4.健全人格:能够判断犯罪行为,能够明辨是非,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 5.责任意识:树立法律意识,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人。 核心素养目标: 教学重点:犯罪与刑罚、加强自我防范 。 教学难点:犯罪的基本特征。 学习目标: 一、了解罪与罚 1.刑法的作用和内容? 2.犯罪的含义及基本特征 3.刑罚的含义及分类? 二、加强自我防范 4.青少年如何加强自我防范、预防犯罪? 5.认识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 一、了解罪与罚 今日说法: 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公私财物的行为。 我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1.刑法的作用及内容? (定罪、量刑) 一、了解罪与罚 刑法是判断一种行为是否是犯罪的根本依据。 ①刑法的作用: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 ②刑法的内容:刑法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 案件再现 在山东省潍坊市某职业学院内,女学生朱某伙同另外四名女被告人在学校女生宿舍楼内,采取恶劣手段,无故殴打、辱骂两名女学生,其中一名被害人,当天先后被殴打了三次。经鉴定两名被害人均构成轻微伤,其中一名被害人精神抑郁,目前仍无法正常生活、学习。 北京西城区人民法院对这起校园欺凌案件进行了宣判,虽然他们都是未成年人,且被告人也积极赔偿被害人的经济损失,但鉴于她们随意殴打辱骂他人致伤,已经构成寻衅滋事罪,最后五人分别被判处1年及11个月的有期徒刑。 《刑法》第二百九十三条,有下列寻衅滋事行为之一,破坏社会秩序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一)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 (二)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 案件中五名女生的行为属于什么行为? 严重社会危害性 触犯了刑法 应当受到刑罚处罚 犯罪 一、了解罪与罚 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2.犯罪的含义及基本特征是什么? 一、了解罪与罚 (2)犯罪基本特征: (1)含义: 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的联系: 相互联系 、不可分割,共同构成区分罪与非罪的标准。 严重社会危害性 刑事违法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