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7590870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2.5 水循环》同步练习(含答案)

日期:2025-10-05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45次 大小:32880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2.5 水循环,同步
  • cover
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2.5 水循环》同步练习2 一 、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36分) 1.(3分)如图,在旧社会每逢干旱人们把希望寄托在“半仙”身上,来实现所谓的“呼风唤雨”。如今我们已经可以用“人工降雨”来把它变成现实了。在空中喷洒干冰是人工增雨的一种方法。关于人工降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干冰升华吸热,使周围空气温度骤降 B. 空气中的小水珠变成小冰粒是凝固过程 C. 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小冰粒是凝华过程 D. “人工降雨”中降落下来的雨水是干冰熔化成的 2.(3分)下列关于热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 雪的形成是凝固现象,放热 B. 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吸热 C. 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放热 D. 云的形成是汽化现象,吸热 3.(3分)关于物态变化,正确的是( ) A. 冬天的早晨经常口中呼出“白气”,这是液化现象,要放出热量 B. 夏天用干冰给运输中的食品降温,这是应用干冰熔化吸热 C. 秋天的早晨花草上出现的小露珠,这是液化现象,要吸收热量 D. 春天的早晨会出现雾,这是汽化现象,要吸收热量 4.(3分)自然界中,水能以多种不同的状态呈现,其中呈固态的水是 A. 小雪花 B. 薄雾 C. 露珠 D. 水蒸气 5.(3分)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涉及很多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戴口罩时眼镜片上出现水雾,这是汽化现象 B. 手背上擦酒精时感到凉,是因为酒精蒸发吸热 C. 用冰块给发热病人降温,是利用了冰块升华吸热 D. 多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利用水蒸发液化放热 6.(3分)今春,寒潮来袭,大幕山出现了美丽的“雾凇”奇观,引来很多游客上山观赏,下列诗词中所包含的物态变化与之相同的是 A.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露的形成 B.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蜡烛“流泪” C.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霜的形成 D.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雾的形成 7.(3分)无锡市歌《太湖美》中唱到“太湖美呀,太湖美,美就美在太湖水”,节约用水,加强水资源保护。下列做法中错误的是 A. 农业灌溉推广滴灌 B. 不向河湖排放工业污水 C. 将饮料瓶扔进湖中 D. 洗手后及时关闭水龙头 8.(3分)如图所示,我国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创造性运用物理知识。对图中所蕴含物理知识的解释错误的是 A. 蒸馒头时,上层的馒头更容易熟是因为水蒸气在上层液化放热 B. 把鱼埋在干冰中利用了干冰温度较低且熔化吸热来保鲜鱼 C. 北方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是利用水凝固放热来保存蔬菜 D. 新疆坎儿井利用地下水管引水,减缓水在输送过程中的蒸发 9.(3分)沏茶时, 玻璃杯的杯壁上常会出现水雾,一段时间后,水雾又消失了.关于这种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水雾出现在玻璃杯的外壁上 B. 水雾出现在玻璃杯的内壁上 C. “出现水雾”是汽化现象,“水雾消失”是液化现象 D. “出现水雾”是熔化现象,“水雾消失”是升华现象 10.(3分)祖国的山河一年四季美景如画,如图所示的描述中属于吸热的是( ) A. 冬天冰雪消融 B. 夏天草叶上的露珠 C. 秋天枝头的白霜 D. 严冬美丽的冰雕 11.(3分)年月日,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两个航天员乘组首次实现“太空会师”,从此开启了中国空间站长期有人驻留时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以地面为参照物,航天员是静止的 B. 运载火箭的平台上大量“白气”是先液化后汽化的现象 C. 火箭喷气发动机属于热机 D. 火箭携带的燃料燃烧得不充分,其热值就会减小 12.(3分)如图是自然界中关于水的物态变化过程及其对应的条件,其中由乙状态到丙状态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 凝华 B. 熔化 C. 汽化 D. 液化 二 、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32分) 13.(4分)在实施人工降雨时,飞机在云层里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迅速_____而吸热,使云层中水蒸气急剧遇冷而_____成小冰晶,小冰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