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594724

【备课先锋】第3课 短诗五首 《断章》 课件(共18张PPT)+素材

日期:2024-06-09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79次 大小:505384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PPT,18张,课件,断章,备课,五首
    (课件网) 了解作者 卞之琳(1910—2000),江苏海门人,现当代诗人、文学评论家、翻译家。新月派代表诗人。他的诗作既讲究章节的整齐、文字的洗练,又注重感觉的新鲜、想象的奇特,富于象征意味。主要作品有诗集《鱼目集》《慰劳信集》《雕虫纪历》,合集《汉园集》等。 字词清单 读读写写 装饰 词语集注 装饰: 在身体或物体的表面加些附属的东西,使美观。 shì 装饰:侧重指在身体或物体表面加些修饰性的东西,可用于环境、建筑物等,也可用于人。 装潢:侧重指在物体表面加些修饰性的东西,多用于物品、建筑物等。 新课精讲 1.诗人以“断章”为题的目的是什么? 诗人在诗中熔铸了浓厚的哲学思辨意识。诗人以“断章”为题,看似一般,实则是妙语双关。 其一,表明是从一首完整的长诗中抽出来的片断; 其二,蕴含了思辨的哲理道理。 听读诗歌 断 章 卞之琳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1935年10月 新课精讲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 第一句中,“你”是看的主体,周围的风景都是客体。 “看”与“被看”主客流转,富有意趣。 第一节:第一个画面,由“看”和“风景”构成联系,表达相对、平衡的概念。 第二句中,主客体转换,“你”成了“看风景人”眼中的风景。 https://www.21cnjy.com/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客体 第二节:第二个画面,由“装饰”建立关联,借助“明月”“窗子”“梦”,再一次表达相对、平衡的概念。 但此刻“你”的整个形象或许又进入了“别人”的梦中,成为别人梦中的“装饰”,那个梦见“你”的“别人”成了主体,而变为梦中人的“你”又变成了客体。 主体 1.诗歌的四句诗,组合成了四幅美丽而形象的画面。这四幅画面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前两个画面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 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因“看风景”的动作产生联系 后两个画面 十分平常的生活画面,几个毫不相关的事物,经过诗人精心构思与组合,变得十分耐人寻味。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 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因“装饰” 产生联系 2.这首诗由哪些意象构成了朦胧的意境? 画面一 桥上的你 桥 看风景人 楼 画面二 明月 窗子 别人 梦 朦胧意境 深层探究 《断章》一诗借助如此平常的现象,容纳了如此丰富的内容。学完诗歌,你获得了怎样的启迪? 诗歌描写一个人在桥上看风景,题材十分简单,但诗人却从这平淡的生活场景中思考出深邃的哲理,营造出无穷的诗意,这给我们今后的写作以无限的启迪。 本诗运用类似顶真的修辞手法,将前一句的结尾作为后一句的开头,使诗行间的逻辑关系十分明确,并把两组意象融合为一幅和谐完整的画面,使诗意深奥而不晦涩。这种方法,我们在创作小诗时可以借鉴。 这首诗通过具体意象,告诉我们万物之间普遍联系,互相依存。每个人都不是独立存在的,我们在被别人影响,也不经意间影响着别人。这一哲理,可以帮助我们解答生活中许多看似不合逻辑的问题。 《断章》一诗借助如此平常的现象,容纳了如此丰富的内容。学完诗歌,你获得了怎样的启迪? 写作特色 构思新颖,结构巧妙 诗歌阐释了“宇宙万物息息相关,相互依存”的哲理。但诗人没有直接陈述,而是精心描绘了四幅息息相关的画面,以鲜明美好的生活图景间接阐释。 在构思上,诗句运用了类似“顶真”的手法,将前一句的结尾作为后一句的开头,使诗句间的逻辑关系十分明确,并把两组意象融为一体,十分巧妙。 主旨归纳 这首诗通过描绘“看”与“被看”、“装饰”与“被装饰”的图景,表达了诗人对主客体相对关系的哲理性思考:宇宙间的事物存在着普遍联系,互相依存;这个事物与那个事物的关系,是有条件的、受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