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594726

【备课先锋】第2课 梅岭三章 课件(共37张PPT)+素材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素材 查看:91次 大小:3596576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备课,先锋,2课,梅岭,三章,课件
    (课件网) 情景导入 1936年冬天,陈毅同志和所率部队在梅山被敌人包围。陈毅同志带着伤病,伏在密密的草丛中20多天。考虑到难以脱身,便写了三首诗藏在衣袋里。不久,到处搜索的敌人一无所获,便悻悻解围而去。这三首诗,就是这样诞生的。 学习目标 了解诗人和诗歌的写作背景,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01 学习诗歌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抒写情怀的方法,分析三首诗各自的侧重点和相互之间的关系。 02 体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理想和自由献身的革命精神和革命必胜的坚定信念。 03 作者介绍 陈毅(1901-1972),字仲弘,四川省乐至县人。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人和领导人。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红军第四军前敌委员会书记、第六军政委、第二十二军军长,中央军委新四军分会副书记、新四军第一支队司令员、代军长、军长,第三野战军司令员兼政委。建国后,曾任华东军区司令员、上海市市长、中共中央华东局第二书记兼上海市委第一书记、中央军委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央第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九届中央委员。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主要著作分别收入《陈毅军事文选》、《陈毅诗词选集》。 一柱天南百战生,将军本色是诗人。———郭沫若 背景链接 1934年10月 江西中央红军开始长征,陈毅因身负重伤,留在江西担任军事指挥。 在敌人重兵围攻下,他率部突围到江西、广东两省交界的油山和梅山(梅岭山脉的两座山)地区开展游击战争,其后坚持了将近三个年头。 陈毅所带领的游击队在梅山被敌人包围。他带着伤病伏在丛生的草木间二十多天,考虑到难以脱身,便写了三首诗藏在衣服里,作为自己的绝命诗。不久,敌人一无所获,便悻悻而去,游击队解围。 本诗选自《陈毅诗词选集》(人民文学-出卷网-1977年版)。 1935年春 1936年冬 读准字音 yīng 旌 旗 应 有 涯 jīng yá wéi 捷 报 即 为 家 jié 理解词语 泉台 旧部 旌旗 指人死后埋葬的地方,也指阴间。 过去的部下。这里指为革命牺牲的同志。 旗帜的总称。这里借指军士。 烽烟 取义成仁 古代边境有敌人入侵时在烽火台上点起的报警用的烟火,后泛指战火或战争。这里指1927年以后的国内革命战争。 为了成全仁义,不惜牺牲生命。这里指为了人民的解放事业而英勇牺牲。取,选取。成,成全、实现。 文学常识 组 诗 组诗,是指同一诗题、内容互相联系的若干首诗组成的作品。组诗中的每首诗相对完整和独立,但又有内在的联系(或是主题相同,或是内容相关,或是空间、时间上相近)。 组诗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和不同取向上力求全面、透彻地反映事物的内涵和诗人的情感。 组诗以独特的文体特征折射出诗人复杂的内心世界,并影响着其他文体,在文学发展史中有着特殊的意义。 与李清照《乌江》中的“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意境相同。 一九三六年冬,梅山被围。余伤病伏丛莽间二十余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旋围解。 一 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jīnɡ)旗/十万/斩阎(yán)罗。 第一章 诗前小序。“得诗”说明作者从容、镇定。诗“留衣底”以明志,表现了诗人革命到底的决心。 一九三六年冬,梅山被围。余伤病伏丛莽间二十余日,虑不得脱,得诗三首留衣底。旋围解。 诗前小序有什么作用? 小序介绍了作诗的时间、地点及缘由,点明了创作背景。这三首诗是诗人在梅山遇险,面临“断头”的考验,又“虑不得脱”的情况下写的。表现了一位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死亡面前的乐观精神、浩然正气和崇高理想。 一 断头今日意如何? 创业艰难百战多。 此去泉台招旧部, 旌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