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596609

【广西专版】适用于新高考新教材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第8讲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课件+考点规范练(含答案)

日期:2024-06-03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2次 大小:30358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高考,课件,中叶,经济,文化,考点
    考点规范练8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一、选择题 1.棉纺织业在明朝成为小农家庭不可或缺、仅次于农业的副业生产,而且产量大、销路广。当时的民营手工业采用雇佣劳动,甚至手工工场的经营方式。出现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明朝商品经济的发展 B.重农抑商政策的松动 C.明朝政府对经济的重视 D.明朝手工业技术的进步 2.明清时期苏州农村有许多规模大、影响深的庙会,如立春行春会、赛猛将军(驱蝗神)会、东岳生日会、城隍解粮会等。这些庙会活动是(  ) A.农耕文明的生动再现 B.雇佣关系在农村的反映 C.江南市镇兴起的标志 D.政府推崇儒家思想的产物 3.(2022湖北武汉二模)明朝时期的江南地区,一批以技艺起家、通过文化消费逐利并渗透到上层社会中的儒匠产生,他们成为沟通士商交往的桥梁,如设计天安门城楼的蒯祥官至工部左侍郎。这一现象反映出(  ) A.社会阶级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B.科举取士制度走向衰落 C.封建统治秩序受到冲击 D.经世致用观念逐渐兴起 4.(2022湖北武汉三模)从明朝天顺四年(1460)开始,朝廷不断下令额外增造丝织品,这远远超出官营丝织作坊的生产能力,各地织染局不得不通过中间包揽人,利用民间机户“加工定货”。这一举措(  ) A.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出现 B.反映了重农抑商政策的变化 C.刺激了区域长途贩运贸易繁荣 D.促进了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5.清朝乾隆年间苏州“织作在城东,比户习织,其专业者不啻万家”,估计有织机12 000台。据此可知,当时苏州民间丝织业(  ) A.超过官营手工业  B.催生了新的生产关系 C.专业化特征明显  D.推动了海外贸易的繁荣 6.王学(王即王阳明)在明朝中后期广泛传播,其中“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的命题,不仅让士大夫大开眼界,也受到庶民百姓的欢迎。这表明王学(  ) A.冲击了封建伦理纲常 B.倡导民主、自由和平等 C.成为明清的主流思想 D.有利于个体意识的觉醒 7.李贽驳斥轻视和贬低商人的传统观念,指出:“且商贾亦何可鄙之有 挟数万之资,经风涛之险,受辱于关吏,忍诟于市易,辛勤万状,所挟者重,所得者末。”更有甚者,商人“必交结于卿大夫之门,然后可以收其利而远其害”。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官商勾结,贿赂成风 B.商业资本力量雄厚,商品经济发达 C.封建制度严重阻碍商品经济发展 D.封建官府促进商业发展 8.黄宗羲认为:“秦变封建而为郡县,以郡县得私于我也;汉建庶孽,以其可以藩屏于我也;宋解方镇之兵,以方镇之不利于我也。此其法何曾有一毫为天下之心哉!”从历史的分析中,黄宗羲揭示出传统政治(  ) A.走向成熟的轨迹 B.天下私有的本质 C.因循反复的特点 D.集权体制的根源 9.明清时期民间年画的普遍题材是,把普度众生的观世音、以忠义著称的名将关羽和玄坛真君财神赵公明呈现在一个画面上。对此年画所反映的社会思潮表述正确的是 (  ) A.“三教合流”影响了民俗 B.西汉初年已初见端倪 C.极大程度上扼杀了人性 D.受明清时期儒学变革的影响 10.英国学者李约瑟指出,到明朝末年的1644年,中国和欧洲的数学、天文学和物理学已经没有显著差异,它们已完全融合,浑然一体了。这说明当时(  ) A.中国的科学技术已经走在世界前列 B.西学东渐推动了中国科学技术发展 C.东学西传影响到西方科技发展方向 D.中国知识界深受西方进步思想影响 11.(2022山东烟台三模)明清时期,族规需要宗族向地方政府申请批准,朱熹《家礼》对冠婚丧祭四礼的礼节逐步普及,族长需要政府委任。据此可知(  ) A.社会治理能力增强 B.宗法社会逐步消解 C.儒家伦理得到重塑 D.礼法合流趋势加强 12.清廷从政治标准出发,多次颁布法令,对民间戏曲进行干预,禁唱词曲;同时,清政府尤其是乾隆后期又召集民间不同的戏班进宫演唱,供他享乐。清廷的上述做法 (  ) A.使京剧艺术带有强烈的阶级性 B.使京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