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课改版物理八年级全册《1.5 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同步练习 一 、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分) 1.(3分)关于声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 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C.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D.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 2.(3分)在行驶的动车上看到路边的树木向后退,所选的参照物是 A. 地面 B. 远山 C. 动车 D. 树木 3.(3分)端午节期间,我省多地举行了赛龙舟活动,比赛中队员们喊着号子,和着鼓点,有节奏地同时用力向前划桨,场面非常热闹。下列有关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 A. 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 B. 鼓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最大 C. 鼓声属于超声波 D. 岸上观众是通过音调分辨出鼓声和号子声的 4.(3分)唐朝诗人孟郊在《登科后》中写道“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若马是静止的,则选择的参照物是 A. 马上的人 B. 身后的房屋 C. 路面 D. 路边的花 5.(3分)某同学乘坐观光电梯甲正在加速上升,该同学发现身旁另一观光电梯乙中的人在向下运动。则观光电梯乙相对于地面的运动情况是 A. 一定向下运动 B. 一定静止不动 C. 一定向上运动 D. 以上情况都有可能 6.(3分)如图所示是神舟十三号航天员首次出舱活动。航天员在太空活动时必须借助无线电通信设备才能进行交谈,其原因是 A. 太空中没有传播声音的介质 B. 太空中声音传播速度太慢 C. 太空中航天员声带不会振动 D. 太空中没有阻碍,声音响度太大 7.(3分)对着山崖呼喊,人能听到回声并把它和原声区分开的是 A. 人距山崖 B. 人距山崖 C. 人距山崖 D. 人距山崖很远 8.(3分)小华到云龙山游玩,乘坐缆车上山时,如果说小华是静止的,则所选择的参照物是 A. 山上的树木 B. 路上的游人 C. 乘坐的缆车 D. 山顶的观景台 9.(3分)升旗仪式开始,五星红旗在庄严的国歌声中冉冉升起。其中,对“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所选取的参照物不恰当的是 A. 五星红旗 B. 教学楼 C. 升旗手 D. 旗杆 10.(3分)在亚丁湾海域,我国海军护航编队使用“金嗓子”又名“声波炮”震慑海盗.它的声波定向发射器外观类似喇叭,能发出以上的高频声波,甚至比喷气式飞机引擎的噪声还要刺耳.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声波具有能量 B. “金嗓子”发出的声波是次声波 C. 使用“金嗓子”时,护航官兵佩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D. 声波定向发射器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从而增大响度 二 、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6分) 11.(4分)把正在发声的手机悬挂在广口瓶里,我们可以听到清脆的铃声.当老师用抽气机抽掉钟罩里的空气时,随着钟罩里的空气逐渐变少,铃声逐渐_____(选填“变大、变小、不变”),实验表明声音_____(能或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12.(4分)考试时,开考铃声是由喇叭 _____ 产生的,这声音通过 _____ 传入我们的耳朵。我们听不到心跳的声音,是因为发出声音的 _____ 不在可听声的范围内。 13.(4分)首飞时,由于发动机的_____而产生的轰鸣声是通过_____填具体介质传入人耳。返回首飞现场时,现场见证者心情越发激动,随着声音的_____填“响度”或“频率”越来越大,飞机开始着陆,最终首飞取得圆满成功。十年心血,终于破茧成蝶,现场研发专家们流下了激动和幸福的泪水,对于他们来说,发动机的轰鸣声属于_____填“乐音”或“噪音”。 14.(4分)甲同学在一根较长的注满水的水管的一端用石头敲击一次,乙同学在水管的另一端用耳朵贴着水管听声。乙同学听到的声音次数是_____。 三 、实验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15.(6分)八年级九班同学探究与声音有关的实验 他们首先做了如下几个实验: 实验一、用手摸喉头,发声时,手在振动 实验二、用薄塑料片在塑料梳子的齿上划发声时,感觉手在振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