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沪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2.4 光的色散》同步练习 一 、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6分) 1.(4分)如图光的色散实验时光屏上的彩色光带分辨不清,可以适当 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光屏与三棱镜的距离。由上述实验现象可推知:红光照射下某凸透镜的焦距 _____小于等于大于蓝光照射下该凸透镜的焦距。如图所示为色光三原色的示意图,区域应标 _____色。 2.(4分)某目中午,某市部分市民看到了太阳周围出现一个七彩“光环”,如图所示,这就是“日晕”。这种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阳光通过无数小冰晶后发生了色散,其中各色光按红、橙、黄、_____、蓝、靛、紫的顺序依次排列,说明了阳光是_____(选填“单色光”或“复色光”)。 3.(4分)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_____;红、_____、蓝光叫色光的三原色;按电视机遥控器按键时,遥控器发射出来的是_____。 4.(4分)一束太阳光照射在平面镜上,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度,则反射角是_____度;若一束太阳光照射在三棱镜上,在三棱镜另一侧的光屏上形成了彩色光带,这是光的_____现象;在红光外侧还有不可见的光叫_____。 二 、单选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36分) 5.(3分)图所示光现象是由光的色散形成的是 A. 日食现象 B. 月亮在水中的倒影 C. 雨后彩虹 D. “凿壁偷光” 6.(3分)有关光现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游泳池注水后,看上去好像变浅了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B. 在平静的湖面上可以看到蓝天白云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C. 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形成彩色光带是光的色散现象 D. 电视机画面呈现出的各种颜色是由红、黄、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 7.(3分)电视机的各种色彩是由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这三种色光是红、绿和 A. 白 B. 黄 C. 蓝 D. 紫 8.(3分)下列关于红外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A. 温度越高的物体辐射出的红外线越强 B. 人眼可以直接看到红外线 C. 红外线的颜色为红色 D. 医院中经常用照射红外线的方法来进行消毒 9.(3分)红外线和紫外线都是人眼看不到的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红外线和紫外线的传播一定需要介质 B. 红外线能使荧光材料发光 C. 医院经常使用红外线灯灭菌消毒 D. 电视机遥控器是利用红外线工作的 10.(3分)宋代大诗人苏轼在《登州海市》的诗中描述过海市蜃楼的奇观。如图所示,这种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光的 A. 会聚 B. 折射 C. 发散 D. 反射 11.(3分)唐人张志和在《玄真子.涛之灵》中写道:“雨色映日而为虹”,从物理学的角度看,虹是太阳光经过雨滴的两次折射和一次反射形成的,我们通过如图的简化示意图来研究彩虹的形成。关于彩虹的形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彩虹的形成是光的色散现象 B. 太阳光发生色散时红光偏折最小,故a光线是红光 C. 太阳光发生色散时紫光偏折最大,故a光线是紫光 D. 不同颜色的光在雨滴背面发生反射时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12.(3分)20世纪中叶科学家发明了红光LED和绿光LED,为与这两种LED组合,产生白色LED光源,日本科学家又探寻到一种LED,它是( ) A. 紫光LED B. 黄光LED C. 蓝光LED D. 橙光LED 13.(3分)红外线和紫外线的应用非常广泛,下列仪器中属于利用红外线工作的是 A. 验钞机 B. 杀菌灯 C. 夜视仪 D. 电磁炉 14.(3分)唐末黄巢的《不第后赋菊》:“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中用“黄金甲”来比喻黄色的菊花,下面用光学知识解释这一现象正确的是 A. 菊花吸收了黄光 B. 菊花发出了黄光 C. 菊花透过了黄光 D. 菊花反射了黄光 15.(3分)在“五岳”之--泰山上,曾多次出现“佛光”奇景。据目击者说:“佛光”是一个巨大的五彩缤纷的光环,与常见的彩虹色彩完全一样。“佛光”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 光的直线传播 B. 小孔成像 C. 影子 D. 光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