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615268

10三峡 说课课件(共20张PPT)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8次 大小:236508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三峡,课件,20张,PPT
  • cover
(课件网) 三 峡 郦道元 说课人:Jackson吴先生 说教学目标 一 二 三 说教学重难点 说教学过程 说教学目标 1.积累“自”“阙”“襄”“沿”“溯”“湍”等实词;积累“其”等虚词;积累“自”“绝”的多种释义。 2.理解文章内容,熟读并背诵文本,学习借鉴本文抓住特征来描写景物的手法。 3.理解作者纵情山水的情感,涵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品质。 文言知识的积累 文学样式的积累 文学情感的积累 教学重点 1.学习借鉴本文抓住特征来描写景物的手法。 2.理解作者纵情山水的情感,涵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品质。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纵情山水的情感,涵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品质。 说教学重难点 导入: 如果说滚滚东逝的长江是一条艺术长廊的话,那么三峡就是其中的一朵奇葩。它迭出的奇境、变幻的四季、涌动的波涛、耸峙的山峦,激发了古今诗人画家多少情思与灵感!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恐怕是其中最早的一位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选自《水经注》的《三峡》。 说教学过程 1.查字典,给下列标红的字注音。 阙( ) 叠嶂( ) 曦月( ) 襄陵( ) 沿溯( ) 素湍( ) 绝巘( ) 飞漱( ) 长啸( ) 属引( ) 2.结合注释,解释下列句子中标红的词语。 (1)自三峡七百里中 (2)略无阙处 (3)自非亭午夜分 (4)至于夏水襄陵 (5)沿溯阻绝 (6)或王命急宣 (7)虽乘奔御风 (8)素湍绿潭 (9)回清倒影 (10)属引凄异 (11)哀转久绝 (12)其间千二百里 3.找出文中带有“自”和“绝”的句子,列出它们在句中的不同含义。 4.借助资料及工具书,了解作者生平。 郦道元,字善长,范阳涿州(今河北涿州市)人。南北朝时期北魏官员、地理学家。著有《水经注》,对后世游记散文的发展影响颇大。 5.熟读课文,读准字音和节奏。 生本对话 预习要求 文言词语的积累 文化常识的了解 文章内容的感知 1.同桌合作,对下列标红词语进行释义。 实词:夏水襄陵 沿溯阻绝 乘奔御风 素湍绿潭 绝巘 回清倒影 属引凄异 略无阙处(通假字) 虚词:其间千二百里 2.学生展示“自”“绝”的多种释义。(一词多义) 3.朗读展示。 一读:读对字音。(一生读后,全班读) 二读:读准节奏。(去掉标点,一生读,找读准节奏的方法) 三读:读出韵味。(男女合作读) 生生对话 交流分享 其: 其间千二百里(代词,代指地点) 及其家穿井(代词,代指他) 其真无马耶(语气词,表反问) 其此之谓乎(语气词,表推测) 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文本翻译,在翻译的过程中注意画下理解不了的词语或句子。 (提示:翻译文章时要结合课下注释,做到字字落实、连词成句、文通字顺,适当“添”“调”。) 相关重点字词强调:“自非”“襄陵”“沿溯”“乘奔”“疾”“清荣峻茂” 关注重点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清荣峻茂,良多趣味。”“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师生对话 疏通文义 过渡语:陡崖峭壁,急流险滩,长江三峡奇绝的景色一直以来都被历代文人所赞咏。这篇文章题目为《三峡》,文章内容也是围绕三峡之景进行展开。 1.请根据文章内容思考:作者通过哪些景物来体现三峡的美?景物呈现的先后顺序是如何安排的? (学生自读课文,概括文章内容,梳理写景顺序) 作者通过描写三峡的山和水来体现三峡之景。写山,突出连绵不断、遮天蔽日的特点;写水,则描绘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先山后水,布局自然,思路清晰。 师生对话 内容解析 2.作者是如何抓住三峡这些景观的特征来表现三峡的美的呢?小组合作,找出文中表现景物特点的句子,想象三峡奇景。 师生对话 内容解析 山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