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 五 章 泌尿系统 第五章 泌尿系统 肾 1 输尿管 2 膀胱 3 尿道 4 泌尿系统由肾、输尿管、膀胱及尿道组成,如图所示。其主要功能是产生和排出尿液,借以清除机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废物、多余的水分和无机盐等,调节电解质平衡和维持机体内、外环境的相对稳定。 第五章 泌尿系统 第一节 肾 一、肾的形态 肾为成对的实质性器官,活体呈红褐色,形似蚕豆,质地柔软,表面光滑。肾可分为上、下两端,前后两面和内、外侧两缘。肾的上端宽薄,下端窄厚。前面较凸,朝向腹外侧;后面较平,紧贴腹后壁。外侧缘隆凸;内侧缘中部凹陷,称肾门,是肾的血管、淋巴管、神经和肾盂出入的部位。出入肾门的结构被结缔组织所包裹,合称肾蒂。由于下腔静脉靠近右肾,故右侧肾蒂较左侧短。肾门向肾内凹陷形成一个较大的空腔,称肾窦,内含肾血管、淋巴管、神经、肾小盏、肾大盏及脂肪等。 第一节 肾 一、肾的形态 第一节 肾 二、肾的位置与毗邻 肾位于脊柱两侧,腹膜后隙内,略呈“八”字形排列,属于腹膜外位器官。两肾的位置并不对称,右肾受肝的影响,比左肾约低半个椎体。左肾上端平第11胸椎体下缘,下端平第2腰椎体下缘。右肾上端平第12胸椎体上缘,下端平第3腰椎体上缘。 1.肾的位置 第一节 肾 二、肾的位置与毗邻 两肾的上端附着有肾上腺。两肾后方上1/3部分与膈相邻,下部与腰大肌、腰方肌及腹横肌相毗邻。左肾前上部邻接胃底后壁,左部与结肠左曲相邻,中部有胰尾横过肾门前方。右肾前上部邻接肝右叶,下部与结肠右曲相邻,内侧与十二指肠降部相邻。 2.肾的毗邻 第一节 肾 三、肾的被膜 肾表面包有3层被膜,由内向外依次为纤维囊、脂肪囊和肾筋膜。 2.肾的毗邻 肾位于脊柱两侧,腹膜后隙内,略呈“八”字形排列,属于腹膜外位器官。两肾的位置并不对称,右肾受肝的影响,比左肾约低半个椎体。左肾上端平第11胸椎体下缘,下端平第2腰椎体下缘。右肾上端平第12胸椎体上缘,下端平第3腰椎体上缘。 第一节 肾 三、肾的被膜 2.脂肪囊 脂肪囊为包在纤维囊外周的囊状脂肪组织层,并经肾门延伸至肾窦内。脂肪囊对肾起弹性垫样保护作用。 3.肾筋膜 肾筋膜被覆在脂肪囊的外周,分前、后两层,两层在肾的外侧和上方互相融合,在肾的下方互相分离,其间有输尿管通过。肾筋膜对肾的位置起固定作用。 第一节 肾 四、肾的结构 在肾的冠状切面上,肾实质分为肾皮质和肾髓质两部分。 1.肾皮质 肾皮质位于肾实质的浅层,厚1~1.5 cm,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故新鲜时呈红褐色,肉眼可见密布的红色点状细小颗粒,为肾小体和肾小管。肾皮质深入肾髓质的部分,称肾柱。 第一节 肾 四、肾的结构 2.肾髓质 肾髓质位于肾实质的深层,含毛细血管较少,新鲜时呈淡红色,主要由肾小管、集合管和血管组成。髓质内有15~20个有纹理、圆锥状的肾锥体。肾锥体底部朝向肾皮质,其尖端钝圆,呈乳头状,称肾乳头。每个肾乳头顶端有10~30个小孔,称乳头孔,是集合管的开口。每个肾锥体与其周围的皮质合称肾叶。肾产生的尿液经集合管开口于肾小盏。肾窦内有7~8个肾小盏,相邻2~3个肾小盏汇合形成1个肾大盏。肾大盏再汇合成前后扁平、呈漏斗状的肾盂。肾盂出肾门后移行为输尿管。 第一节 肾 五、肾段动脉与肾段 肾动脉在肾门处分为前、后两支。前支较粗,再分出4条分支和后支一起进入肾实质内,称肾段动脉。每支肾段动脉分布到一定区域的肾实质,构成肾段。肾段包括上段、上前段、下前段、下段和后段。肾段间组织的血管分布和吻合支较少,称乏血管带,是选择手术切口的最佳部位。但肾内静脉没有节段性,吻合支丰富。 第二节 输尿管 一、输尿管的分布 输尿管按位置分为腹部、盆部和壁内部3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