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622015

5.1 法不可违 课件(共32张ppt+嵌入视频1个)

日期:2024-05-17 科目:政治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9次 大小:1584590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不可,课件,32张,ppt+,嵌入,视频
    (课件网) 导入新课 游戏中,队友太坑,忍不住破口大骂“问候他全家”。 我朋友被欺负了,我要叫上兄弟们揍他。 从来没见过消防车耶,打个119骗他们家里起火了。 大熊猫真可爱,我要把它偷回家。 这些事能做吗?为什么? 生活中怎样避免触碰法律受到惩罚? 5.1 法不可违 八年级上册 1.政治认同:树立法律意识,增强守法观念,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懂得依法规范自身行为; 2.道德修养:加强自身修养,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 3.法治观念:加强自身修养,增强法治观念,防微杜渐,感受法律的尊严,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人; 4.健全人格:逐步形成自觉按照社会要求规范自己活动的能力; 5.责任意识:树立法律意识,增强守法观念,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人。 核心素养目标: 身边常见的违法行为有哪些? 03. 法律的作用 01. 违法行为的含义及种类 02. 怎样遵章守法? 04. 自学早知道 01 违法无小事 这是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明确告知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 1、法律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指引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第十五条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学习家庭教育知识,接受家庭教育指导,创造良好、和睦、文明的家庭环境。 第十七条 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不得实施下列行为: (一)虐待、遗弃、非法送养未成年人或者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暴力.......等 1.法律的作用是什么? 这是法律告知人们,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非法的 2、它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评价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第34条 本法所称"严重不良行为",是指下列严重危害社会,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违法行为: 携带管制刀具,屡教不改; 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 多次偷窃等 1.法律的作用是什么? 这是法律明确规定,违反法律要受到法律制裁 3、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强制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营业性歌舞厅以及其他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场所,营业性电子游戏场所,违反本法第三十三条的规定,不设置明显的未成年人禁止进入标志,或者允许未成年人进入的,由文化行政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责令停业整顿,没收违法所得,处以罚款,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由工商行政部门吊销营业执照。 1.法律的作用是什么? 1.法律的作用 1.①法律明确告知人们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 指引作用 1.②法律还告知人们,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非法的,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 评价作用 1.③法律是最刚性的社会规则,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强制作用 案例分析:什么是违法行为? 2022年9月13日至15日,河北广阳区人民法院根据刑法作出判决:被告人陈继志犯寻衅滋事罪、抢劫罪、聚众斗殴罪、开设赌场罪、非法拘禁罪、故意伤害罪、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二十四年,并处罚金人民币32万元。 2.违法行为的含义: 违法行为是指出于过错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朱某在学校操场拾到苏某丢失的手表,拒绝归还。苏某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判决苏某限期归还手表。 17岁中学生赵某,多次持刀抢夺小学生的财物,得赃款1000多元。人民法院认定赵某犯了抢劫罪,依据刑法判处其有期徒刑。 李某等人在体育馆观看比赛时,起哄、打闹、向场内掷矿泉水瓶、展示不文明标语。工作人员多次劝阻,他们就是不听。工作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