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62645

2015届中考语文九年级复习课件(河北):专题十四 记叙文(小说、散文)阅读(共30张PPT)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6次 大小:17504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15届,记叙文,30张,阅读,散文,小说
  • cover
课件30张PPT。语 文专题十四 记叙文(小说、散文)阅读 专题十四 记叙文(小说、散文)阅读 1.整体感知文章,明确记叙要素,人称顺序。 2.理清思路,分清层次,概括主要内容,归纳主旨。 3.理解段落、句子含义,能从内容与结构两方面分析其作用;推敲,体会重要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进而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感染力的语言。 4.分析修辞手法,写作手法的表达效果。 5.了解叙述(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及其作用。 6.了解故事情节,分析写人方法,理解环境描写,把握人物性格特征。 7.能领悟作品内涵,能有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并能从中获得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的有益启示。 8.对作品的故事、人物、感情倾向、思想观点、人生态度进行评论。 考点一:感知主题 梳理情节 (一)主题感知 感知主题的方法有:1.分析文章的标题,有的文章标题可以揭示中心;2.分析文章的结尾,有的记叙文是卒章显志;3.分析文章中议论、抒情的句子,有的文章用简短的议论、抒情揭示中心;4.从文章的写人叙事中进行概括,材料是为中心服务的,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观点、态度和情感。 答题格式:本文记叙(描写了)_____的故事(事件经过、事迹、景物),表现了(赞美了、反映了、歌颂了、揭示了、揭露了、批判了)_____的思想(性格、精神、实质、特征),抒发了作者_____的感情。 (二)情节梳理 概括故事情节要紧扣文章的记叙要素,其中人物和事件是最重要的,其他要素如时间、地点,如果有特定意义,也要一并概括出来。 答题格式:本文记叙了_____人(组织或单位)____时____地_____情况下做_____(结果)。(三)分析标题、拟写标题:实际上是感知主题,梳理情节的变题,因此,分析、拟写标题要在准确把握主题、情节的基础上进行。 1.分析标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概括文章所叙之中心事件。?标明文章行文线索。文章的题目如果是一个人,或是一件物,或是一个内涵丰富的动作等等,这篇记叙文的文题很可能就是该文的线索。?点明文章的中心思想。有的记叙文就是以文章的中心思想作为文章的题目的。?吸引读者关注。一篇好文章的题目要能够吸引读者的眼球,让读者看了之后能产生遐想,随之饶有兴趣地读下去。?含蓄隽永,一语双关,具有象征意义,分析其含义就要找出其象征意义。 2.拟写标题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找文章线索;?明确中心;?反复研读开头和结尾;?注意反复出现的句子;?抓住核心人物;?抓住核心事物;?抓住核心事件;?把握作者情感。?所拟标题要简洁、凝练、概括、个性,十字以内,很能吸引人的眼球。 考点二:理清顺序 找准线索 (一)理清顺序,明确作用 记叙的顺序主要有三种:顺叙、倒叙、插叙。 1.顺叙:按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写。 作用:使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然后再按顺序进行叙述,也就是在记叙的时间上与事情的实际是相反的。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作品的艺术效果,尤能突出倒叙部分所体现的思想意义。 3.插叙:在叙述过程中,由于内容的需要,中断原来情节的叙述,插入和内容有关的情节和事件,然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 作用:可使中心事件或主要情节显得更加丰富,更加严密,使形象更丰富,使 中心更突出。 (二)找准线索,分析作用 1.可以作线索的事物是多种多样的,大致分六类: (1)以具体事物或事物的特征为线索。如《羚羊木雕》以羚羊木雕为线索贯穿全文。 (2)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征为线索。如《背影》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 (3)以中心事件为线索。如《变色龙》以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事件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 (4)以思想感情为线索。如《荔枝蜜》以“我”对蜜蜂的感情变化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