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62654

2015届中考语文九年级复习课件(河北):专题二 词语(成语)的理解与运用(共12张PPT)

日期:2024-06-2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19次 大小:15218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6
2015届,词语,12张,运用,理解,成语
  • cover
课件12张PPT。语 文专题二 词语(成语)的理解与运用 专题二 词语(成语)的理解与运用1.词语的解释与运用。 2.多义词、同义词、反义词和关联词的辨析与使用。 3.辨析词语的感彩与语体色彩。 4.成语的辨析与运用。 5.敬辞与谦辞的正确运用。 6.新生词(网络词)的评价,辨析及运用。 1.词义理解 结合语境,运用定义法、描写法、比喻法、同义解释法、反义解释法、翻译解释法等方法对词语进行解释,解释词语要做到词不离句,表达贴切、语句通顺等。 2.同义词辨析 (1)从词义的轻重程度上辨析。例如“蔑视”比“轻视”意义要重一些,“批判”比“批评”要重一些,“监禁”比“拘留”更重一些。 (2)从词义指称的事物范围大小来辨析。如“时代”和“时期”都指“一段时间”,但“时代”所指的范围大,多指历史上以政治、经济、文化等状况为依据而划分的某段时间。“时期”所指的范围小,多指具有某种特征的一段时间。 (3)从搭配习惯的不同辨析。例如“交流”“交换”都指双方各把自己的东西送给对方,但“交流”习惯上多同“思想”“经验”等含义比较抽象的词语搭配;“交换”习惯上多同“礼物”“产品”“资料”等含义具体的词语搭配。 3.同音词辨析 要学会联系句子理解词义,从意义上加以区分。例如:“暴发”“爆发”两词都有突然、猛烈发作的意思,但前者强调突然性,后者强调爆炸性。“暴发户”“山洪暴发”不能用后者,“火山爆发”“爆发革命”以及“爆发力”等不能用前者。 4.多义词辨析 基本义:一个多义词的几个意义中,有一个最初的最常用的意义,叫基本义。例:“深”,“这条河很深”用的就是本义。 引申义:在本义的基础上推演出来的意思。例:“徒”的本义是步行,引申义是徒然、白白的。如:徒劳。 比喻义:通过基本义的比喻用法而固定下来的意义。它是由本义通过打比方而产生的新义。例:“帽子”的基本义是“戴在头上起保护作用的东西”,后来比喻罪名或坏名。如:“不能乱扣帽子”中的“帽子”用的就是比喻义。 5.新词的理解运用 (1)新造词,如:网民、扶贫、放心肉、雷人、给力、豆(逗)你玩、甄嬛体等。也有一部分词的形式是旧的,但在新时期产生了新义,即所谓“旧瓶装新酒”,使得新产生的意义一时成为使用频率很高的义项。比如,“下课”,新义指被解职;“内功”,新义指自身的素质、实力;“变脸”,新义比喻事物的面貌发生很大的变化。 (2)外来词:外来词有音译的,如,克隆、镭射、麦当劳;有音意兼译的,如迷你、伊妹儿等;也有夹用外文字母或全部使用外文字母的,如IC卡等。 (3)“准词缀”式新词,例如“吧”:网吧、影吧、冰吧。 6.成语使用正误的辨析 (1)看成语的意思是否与句意相符。 导致成语的误用,大都是由于误解成语的意思。例:游客正乘车观看一路风景,忽然狂风大作,飞沙走石,游客十分遗憾,个个叹为观止。“叹为观止”指“赞叹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此处误解为“因为不能继续观看风景(观看停止)而叹息”。 (2)看成语与其他词语搭配是否得当。 例:就在这些人迹罕至的崖壁上,爬满了绿阴阴的青苔。“人迹罕至”意谓“很少有人去的地方”,爬满青苔的崖壁,是没有人去的,所以不能用“人迹罕至”来修饰。 (3)看成语的适用对象、范围是否恰当。 例:刘大妈满心欢喜,又让座又倒水,她多么希望这对反目成仇的兄弟能早日破镜重圆呢。“破镜重圆”比喻夫妻失散或决裂后重新团圆,用于兄弟之间不当。 (4)看成语的感彩是否与语境相符。 例:在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期间,观众趋之若鹜,报刊好评如潮。“趋之若鹜”意谓像野鸭成群而往。比喻很多人争相趋附、前往。用在此句中,感彩不合语境。 7.关联词的固定搭配 并列关系:“一边……一边……”,“不是……而是……”,“既……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