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63034

北师大版必修2第21课战后的经济改革与挫折(共26张PPT)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2次 大小:63594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北师大,改革,PPT,26张,挫折,经济
  • cover
课件26张PPT。(1)单一的公有制 (2)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排 斥市场 (3)主要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⑴ 片面发展重工业 ⑵ 为支持工业,不惜损 害、农民利益,损害 了农民积极性 ⑶ 计划指令压抑了地方 和企业的积极性斯大林经济体制的特征及弊端回顾: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第21课 战后的经济改革与挫折斯大林时期的集体农庄 农业情况非常严重。若按人口平均计算,谷物产量1913年全俄为540.2千克,1940年才达429.7千克,1955年也才为524千克;肉类统计1913年为31.4千克,1940年为24.2千克,1955年为31.8千克。 国民经济比例失调,莫斯科市民排队购买日用品 (苏联)农、轻工业的发展和重工业相比,差距十分悬殊。从工业化开始的1926年到战前的1940年,重工业年平均增长速度21.9%,轻工业只有14.1%,农业则为1.5%。一、赫鲁晓夫改革1.背景 斯大林体制的弊端日益暴露,尤其是农业集体化的消极影响越来越明显 斯大林逝世,赫鲁晓夫上台执政2.措施重点放在农业方面取消农产品义务交售制,实行收购制鼓励发展家庭副业,扩大农庄农场自主权大规模垦荒,提高粮食产量,提倡种玉米农业工业把管理权力由中央下放到地方开展种植玉米运动赫鲁晓夫在农场视察赫鲁晓夫参观肉联厂 有人说:“赫鲁晓夫是斯大林的掘墓人,也是斯大林的守墓人。”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请说明理由。问题探究一 对斯大林的批判和政治改革———在客观上看有利于破除对斯大林的迷信,有利于解放人们的思想。 但同样对斯大林缺乏科学的认识,对斯大林的一味否定,又引起了思想的混乱。 赫鲁晓夫对“斯大林模式”的弊端缺乏科学地认识,无法从根本上破除这一模式。一、赫鲁晓夫改革二、勃列日涅夫改革勃列日涅夫 (1964—1982年在位) 改革前期 推行“新经济体制”,国民经济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军事和综合国力增强,成为与美国匹敌的超级大国。重点放在工业方面 苏联为在军事上赶上美国,扭转在军事上不利的地位,加大军费开支。70年代军费开支都保持在每年超过美国20%。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几乎每两位科学家中就有一位在研究坦克、火炮和导弹,军工生产差不多占国民生产的40% 。 ———《世界现代史》二、勃列日涅夫改革 改革后期经济逐渐停滞 70年代,为维持超级大国地位,注重发展苏联的重工业,特别是与军事有关的工业部门。但军备竞赛导致经济负担不断增长,改革呈现停滞和下降趋势,进入僵化状态,苏联社会陷入因境。 勃列日涅夫的改革为什么会失败?问题探究二改革的结果及其原因 结果:前期取得一些成果,但最终失败。 (1)改革仍没有突破原有经济体制的框框,只是修补性的改革,不能根除原有体制的弊病。(2)勃列日涅夫执政后期趋于保守。 (3)苏联与美国军备竞赛消耗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影响了经济发展。一、赫鲁晓夫改革二、勃列日涅夫改革三、戈尔巴乔夫改革三、戈尔巴乔夫改革 改革重点在经济领域 用经济管理方法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实际上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结果:经济不断滑坡,人民生活水平继续下降原因:缺乏宏观决策和相应的配套措施,仍未放弃苏联传统做法,优先发展重工业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 在经济改革没有迅速取得预期成果的情况下,戈尔巴乔夫把改革的重点转移到政治领域。 内容: ①以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代替科学的社会主义;背离了马克思主义方向。 ②提倡“民主化”“公开性”。政治改革中放弃了党的领导地位,实行政治多元化和意识形态多元化。 结果: 使苏联改革进入误区,最终导致了国内局势的失控和苏联的解体。背离社会主义方向 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改革有何相同点? 相同点: 都是为了解决斯大林体制的弊端;都在政治、农业、工业方面进行了调整;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