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630595

六年级上册2.3《公民意味着什么》2课时 教学设计

日期:2024-06-14 科目:政治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84次 大小:2027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六年级,上册,公民意味着什么,2课时,教学设计
  • cover
3 公民意味着什么 第一课时 活动目标: 1.明确法律所规定的“公民”身份的概念,了解国籍的两种取得方式。 2.理解公民与国籍之间的关系,能够根据所了解的法律知识,正确判断一个人的公民身份。 3.珍惜自己中国公民的身份,初步树立中国公民的认同感和责任感。 活动重点: 公民身份的确认与公民身份的内涵。 活动难点: 感悟公民与祖国的血肉联系,从感情上热爱自己的国家,重视公民意识和公民素质的提高,共同建立中国公民良好形象。 课时安排: 3课时。 活动过程: 活动一:情境设问 1.看图观察:旅游归来,在机场边检处办理入关手续。发问:你们发现了什么? (设有“中国公民”和“外国人”不同通道。) 2.思考选择,说出理由:请同学们来帮他俩选一选,他们分别该走哪一条通道呢?为什么? 3.问题引发思考,全班交流:这位说着中国话,长着黑头发、黑眼睛的女士,就一定是中国公民吗?那位金发碧眼的男士,就一定不是中国公民吗? (板书:公民身份从何而来) 活动二:与法同行 1.阅读法规:一起来了解一下,何为“中国公民”?公民身份又从何而来? 2.搜索“知识窗”关键词,回答问题: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相关规定。发问:在我国,取得国籍有哪两种方式呢? (出生方式,申请加入方式。) 3.教师补充:拥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活动三:社会观察 1.听录音思考:出示四个人物插图,听一听他们的介绍,想一想在他们之中,谁是中国公民?谁不是中国公民? 点评:是否拥有中国国籍,是判断的依据。 小结:(放大第三幅图)看来,这位长着黑头发、黑眼睛,说着中国话的阿姨,却不是中国公民。 2.结合法律规定进行判断,回答问题:单独放大第四幅图,瞧,这位金发碧眼,出生在爱尔兰的叔叔,他若想申请拥有中国国籍,还必须做到哪一点? (愿意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的规定。) 活动四:追根溯源 1.自主阅读资料,小组交流: “公民”这一概念最早出现在古希腊,并为古罗马所沿用。在组长的带领下,读一读资料,把你的发现,在四人小组内交流。 2.小组汇报,完成表格:发问:古罗马时期,国家对公民的定义是什么?请将“男子,女子,奴隶”等当时社会中的不同身份,分别填写在三角图形中合适的位置,并说说你的感受? 3.小结:如今的社会主义中国,无论男女老幼,无论你从事着怎样的职业,只要你拥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在法律面前是人人平等的,大家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都受到尊重与保护。听到这里,你们又有什么想法? (珍惜自己的中国公民身份,我们都是国家的主人。) 板书设计: 公民身份从何而来 国籍取得:出生方式,申请加入方式 第二课时 活动目标: 1.了解居民身份证正、反面所包含的所有信息,理解身份证号码编码含义和规律。以及它的用途。 2.能够在各类社会活动中,正确使用并妥善保管居民身份证,保护自己和家庭的合法权益。 3.能够主动配合居民身份证查验工作,积极履行自己作为公民应尽的法定义务。 活动重点: 了解居民身份证上所包含的信息,知道居民身份证号码是每个公民唯一的、终身不变的身份代码,知道居民身份证在哪些社会活动中发挥着作用。 活动难点: 科学正确地使用身份证,懂得妥善保管好身份证,确保信息不泄露,注重公民意识的养成。 课时安排: 3课时。 活动过程: 活动一:激趣导入,认识身份证 1.猜一猜:将去北京出差的明明爸爸,已经在网上定好了高铁票,但由于路上堵车,等赶到高铁站时,距离高铁开动只剩5分钟,他来不及取票了,猜一猜,他还能上高铁吗?为什么? 师:是的,提前买好了票,即使没取票,只要有身份证就可以上车。 2.激趣导入,揭示课题:请同学们拿出你家人的身份证号,你们来考考老师,只要报出号码,老师就能猜出这个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