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633115

【精品解析】北京市西城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日期:2024-06-13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87次 大小:199098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精品,解析,北京市,西城区,2022-2023,学年
    北京市西城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本部分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2019七下·江北期中)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公元589年,中国重新统一时的皇帝是(  ) A.隋文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答案】A 【知识点】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解析】【分析】589年隋朝的隋文帝灭陈重新统一了南北,结束了自东晋以来的近3个世纪长期分裂。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隋朝的建立与统一的有关知识。试题较为简单,同时所给选项内容也降低了做题的难度。 2.(2023七下·西城期末) “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任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材料反映出隋朝大运河的作用是(  ) A.加重了人民负担 B.加强了经济交流 C.导致了隋朝灭亡 D.促进了文化发展 【答案】B 【知识点】大运河的开通 【解析】【分析】A.材料体现不出加重了人民负担,排除A; B.根据材料“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任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结合所学可知,隋朝大运河加强了南北地区经济交流。B符合题意; C.材料没有涉及隋朝大运河导致了隋朝灭亡,排除C; D.材料体现不出促进了文化发展,排除D。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关键信息是“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任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3.(2023七下·西城期末) 唐太宗的大臣和将领,有着不同的出身和背景,有的以前是农民起义的将领,有的曾效力于他的政敌,如魏征还曾策划要谋害他。但唐太宗对他们不计前嫌,委以重任。这表明唐太宗(  ) A.以民为本 B.勤于政事 C.用人唯贤 D.勤俭治国 【答案】C 【知识点】“贞观之治” 【解析】【分析】题干现象表明唐太宗用人唯贤,唯才是举。故C符合题意; 题干材料说明唐太宗用人唯贤,不能说明唐太宗以民为本、勤于政事、勤俭治国,排除ABD。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唐太宗的纳谏和用人,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知道题干现象表明唐太宗用人唯贤。 4.(2023七下·西城期末) 阅读下面材料,杜甫诗中所描绘的“世乱”的影响是(  ) 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 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 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 ———杜甫《无家别》(节选) A.使唐室内地空虚 B.引发了黄巢起义 C.使唐朝由盛转衰 D.导致了唐朝灭亡 【答案】C 【知识点】安史之乱 【解析】【分析】 依据“杜甫《无家别》”可知与安史之乱有关。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唐朝的中央权力衰微,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C符合题意; 使唐室内地空虚,是安史之乱之前,排除A; 黄巢起义远在安史之乱之后,排除B; 朱温建立后梁,导致了唐朝灭亡,排除D。 故答案为C。 【点评】 本题考查安史之乱和影响。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 5.(2023七下·西城期末) 这一时期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开国君主都是武将,北方政权更迭,战事不断,南方政局相对稳定。以上描述的历史时期是(  ) A.五代十国时期 B.金与南宋对峙 C.辽和北宋并立 D.蒙古族的兴起 【答案】A 【知识点】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分立 【解析】【分析】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了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政权,南方出现了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史称“五代十国”。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北方政权更迭,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当时的南方地区,由于受战乱影响较小,政局相对稳定,经济在原有的基础上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