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639237

2024人教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同步练习题--第四单元 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复习提升(含解析)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48次 大小:110748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24,商路,解析,提升,复习,文化交流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人教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同步 单元复习提升 易混易错练 易错点1  理解丝绸之路开通的原因 1.(2022福建龙岩期中)汉武帝设置河西四郡,为丝绸之路东段的畅通提供了保障;汉宣帝时在今新疆轮台设西域都护府,为丝绸之路西段的畅通提供了保障。据此可知,丝绸之路的畅通主要得益于(  ) A.有效的国家治理  B.严密的制度设计 C.和谐的外部环境  D.强大的军事力量 2.(2023山东邹城期中)蒙古帝国时期,成吉思汗让商人自由经商,“为地方行旅谋安,于诸大道中设置卫士”,配给驿站一定数量的人和兽,以及食物、饮料等必需品,窝阔台通过征服高丽与西征,打通了东北亚到中亚的丝绸之路。这反映了蒙古帝国(  ) A.游牧生活变为经商为主 B.促进了中华文明的传播 C.加快被征服地区的发展 D.重视丝绸之路的畅通 易错点2  辩证看待古代商路和贸易 3.汉代丝绸之路起自长安,经河西走廊与西域地区进行经贸往来;唐安史之乱后,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时断时续;南宋时期,广州、泉州、明州等地的海上对外贸易走向兴盛。这种变化趋势主要反映了(  ) A.古代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 B.统治者对外政策渐趋开放 C.东南沿海文化的影响力上升 D.造船航海技术的不断提高 4.(2023福建福州期中)张骞出使西域后,中国的使者、商人接踵西行,西方的使者、商人也纷纷东来。他们把中国的丝、纺织品以及瓷器等,从长安运往西域,再转运到欧洲,又把西域各国的奇珍异宝输入中国内地。这些活动(  ) A.推动了中外农业生产的发展 B.加速了技术近代化进程 C.促进了中西方物质生活交流 D.旨在拓展农耕文明范围 易错点3  近代以来世界贸易和文化的交流 5.(2023浙江杭州期末)中国历史上从外传入的瓜果蔬菜有很多。阅读下表,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 由来 名称举例 今名 “胡” 系列 多为两汉至唐时期由西北陆路 引入 胡瓜、胡桃、胡豆、胡蒜 黄瓜、核桃、蚕豆、大蒜 “番” 系列 多为南宋至元明时期由“番舶”(外国船只)带入 番茄、番薯、番椒 西红柿、红薯、海椒 “洋” 系列 大多由清代乃至近代引入 洋葱、洋芋、洋白菜 洋葱、土豆、圆白菜 A.始终通过陆上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B.说明中国饮食结构和其他国家趋同 C.反映了中国饮食文化兼收并蓄 D.从“胡”到“洋”反映中外关系趋向平等 6.(2023广东佛山一中月考)公元4—7世纪,茶陆续传播到朝鲜半岛和日本,并内化为其民族文化的一部分。17世纪,中国茶传入英国,却一直伴随着关于饮茶合适与否的争论,焦点集中于经济、社会甚至健康等方面。这说明(  ) A.地域差异影响文化的交流 B.东亚文明比欧洲文明开放 C.异域文明之间的交流融合 D.交通在文明传播中的作用 综合拔高练 五年高考练 考点1  古代中外贸易与文化交流 1.(2022全国甲,26)宋朝海外贸易中,输出的商品主要是丝织品、瓷器、漆器、铁器等,输入的商品以香料、犀角、象牙、珊瑚、珍珠等为大宗。政府每年从海上进口贸易中获利颇丰。这表明,在宋朝(  ) A.进口商品成为基本生产资料 B.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 C.外贸成为国家税收主要来源 D.手工业生产较为发达 2.(2022广东,5)清代从广州出口的瓷器中,除了江西、浙江的名窑产品外,还有广东、福建专门烧制的贸易瓷。广州等地有的瓷窑还聘请来自欧洲的画师,负责在瓷坯上绘制欧风图像。这种现象反映当时(  ) A.广州处于中外交流的前沿 B.出口瓷器产自官营手工作坊 C.西方艺术在中国颇受欢迎 D.重农抑商政策受到明显削弱 3.(2022浙江6月选考,6)中华海洋文明源远流长,海路绵延,联通中外。下列关于古代中国海外经济文化交流的认知,不正确的是(  ) A.唐宋以来,“海上丝绸之路”也被称为“瓷路” B.宋元时期,海外商运发展,商品远销东欧、北非 C.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指南针由海路传入阿拉伯 D.明清时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