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639246

2024人教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同步练习题--第一单元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含解析)

日期:2024-06-1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20次 大小:115630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2024,第一,解析,中华文化,长的,远流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人教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同步 第一单元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全卷满分100分 考试用时75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按古人的认识,“中国”的政治地缘的构成,是由夏、商、周“王畿”即其政治、文化中心向四周相延伸,并以等级、血缘为根据由近及远分布的。这反映了先民(  ) A.鲜明的血缘亲疏色彩    B.共同的民族归属意识 C.早期的文化政治认同    D.久远的文化生活交流 2.下表所示为战国时期儒、墨两家部分思想家的言论。这些言论反映出儒、墨两家(  ) 观点 出处 仁者,人也,亲亲为大 《礼记·中庸》 礼者,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者也 《荀子·富国》 视人之家,若视其家 《墨子·兼爱》 兼相爱,交相利,必得赏 《墨子·天志上》 A.有志于富国强兵    B.阶级立场明显不同 C.致力于恢复周礼    D.思想主张完全对立 3.读下表,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隋唐、两宋节妇烈女对照表 朝代 统治年限 节妇数 烈女数 节烈合计 隋唐 326 32 29 61 两宋 319 152 122 274 A.民族交融的结果    B.理学的影响 C.政府教导有方     D.妇女地位提高 4.明清之际思想家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置相》中说:“古者不传子而传贤……其后天子传子……天子之子不皆贤,尚赖宰相传贤足相补救……宰相既罢,天子之子一不贤,更无与为贤者矣,不亦并传子之意而失者乎 ”黄宗羲这段文字是在强调(  ) A.宰相制度废除后的弊端    B.皇位传承应注重个人德行 C.加强专制皇权的重要性    D.统治者必须重视自身言行 5.以周公旦等为代表的西周奴隶主贵族,总结并吸取了夏商两代灭亡的教训,提出了“以德配天”的君权神授说,认为作为君临天下的统治者应该“以德配天”。“德”的要求主要包括敬天、敬宗、保民三个基本方面。这表明当时已经出现(  ) A.君权至上的专制思想    B.敬天保民的民本思想 C.为政以德的儒家思想    D.相信神灵的天命观念 6.两汉人民创造了灿烂的历史与文化,许多杰出人物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霍去病“匈奴未灭,无以家为”的壮志,张骞“凿空”的勇气,苏武绝不“屈节辱命”的精神,马援“马革裹尸”的情怀,班超“投笔从戎”的追求。他们的事迹脍炙人口,广为流传的原因是都蕴含着(  ) A.耕读传家的理想    B.家国天下的情怀 C.格物致知的探究    D.无为而治的理念 7.两汉之际佛教文化传入、唐宋时期阿拉伯文化及波斯文化传入,中国文化在外来文化不断传入中不仅没有被削弱,反而在吸收借鉴外来文化精华的基础上再创中国文化的辉煌,然后再回馈给世界其他国家。这一文化现象的世界意义主要体现在(  ) A.辐射其他国家文化    B.推动文明间的交流融合 C.贡献中国智慧方案    D.丰富了中华文化的内涵 8.中国许多大学校训出自古代文化典籍。如清华大学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出自《易经》;中国农业大学校训“解民生之多艰,育天下之英才”取自《离骚》;复旦大学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出自《论语》;厦门大学校训中“止于至善”出自《礼记》。这表明(  ) A.传统价值追求具有旺盛生命力     B.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史源远流长 C.高等教育致力于复兴传统文化     D.儒家思想传统影响着教育发展 9.下表为明末部分著作及内容介绍,这说明(  ) 汤若望著《远镜图说》 介绍望远镜的制法及其原理 邓玉函、王徵合译《奇器图说》和王徵《诸器图说》 论述多种机械的制造方法和机械原理 熊三拔、徐光启合译《泰西水法》 介绍西方农田水利,讲述水利知识及水利器械的构造与原理 A.传统科技总结性著作出现     B.士人普遍形成开放观念 C.四大发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