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642762

17.2 欧姆定律 课件 (共39张PPT)(新课标)

日期:2024-06-01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63次 大小:5672935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7.2,欧姆,定律,课件,39张,PPT
  • cover
(课件网) 课题 17.2 欧姆定律 人教版九年级物理全一册 制作 高文超 教学目标 1.物理观念: (1)理解欧姆定律,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2)会利用欧姆定律求电路(电阻)两端的电压 (3)会利用欧姆定律求导体的电阻,理解伏安法测电阻的原理 2.科学思维: 通过欧姆定律的学习,学习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 教学目标 3.科学探究: 学习欧姆攻关克难,坚忍不拔的探索精神;学习解答电学计算的一般方法。 4.科学态度与责任: 重视学生对物理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和科学性的认识,注意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形成。 教学目标 教学重点 欧姆定律的内容及简单应用。 教学难点 欧姆定律在实际中的应用。 新知导入 夜幕下,彩灯勾画出建筑轮廓。电灯发光时,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如何? 新知导入 夜幕下,彩灯勾画出建筑轮廓。电灯发光时,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如何? 新知导入 夜幕下,彩灯勾画出建筑轮廓。电灯发光时,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如何? 新知导入 夜幕下,彩灯勾画出建筑轮廓。电灯发光时,电流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如何? 新知讲解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按电路图连接电路,测量并记下几组电压和电流值。 实验 探究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新知讲解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实验 探究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电压U/V 电流I/A 0 0 1 0.1 2 0.2 3 0.3 4 0.4 分析论证:在电阻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新知讲解 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实验 探究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电压U/V 电流I/A 分析论证:在导体两端电压一定时,通过导体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5 0.6 10 0.3 15 0.2 20 0.15 25 0.12 新知讲解 通过“探究电流与电压和电阻的关系”发现,通过导体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这是不是普遍规律呢? 早在19世纪20年代,德国的物理学家欧姆就对电流跟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大量实验研究。 新知讲解 早在19世纪20年代,德国的物理学家欧姆就对电流跟电压和电阻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大量实验研究,发现对大多数导体而言,上面的规律是成立的,进一步归纳得出欧姆定律(Ohm’s law)。 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新知讲解 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如果用U表示导体两端电压,R表示导体的电阻,I表示导体中的电流,那么用公式表示就是 其中U的单位为伏特(V),R的单位为欧姆(Ω),I的单位为安培(A)。 适用条件:同一段电路或同一导体。 新知讲解 欧姆(1787-1854),德国的物理学家,从1825年开始研究电流与电源及导线长度的关系,并于1826年归纳出了今天所称的欧姆定律。1827年欧姆出版了他的著作《伽伐尼电路:数学研究》。 新知讲解 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公式表示 U的单位为V,R的单位为Ω,I的单位为A。 适用条件:同一段电路或同一导体同一时刻。 对于一个导体,只要知道电流、电压、电阻中的两个量,就可以利用欧姆定律求出第三个量。 新知讲解 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公式表示 对于一个导体,只要知道电流、电压、电阻中的两个量,就可以利用欧姆定律求出第三个量。 , (2)求电压U=IR, (3)求 新知讲解 例1 一辆汽车的车灯接在12 V电源两端,灯丝电阻为30 Ω,,求通过灯丝的电流。 解题步骤:(1)画电路图;(2)列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量;(3)求解I=? U=12 V I R=30 Ω 解:已知灯丝两端电压U=12V,灯丝的电阻R=30Ω,根据欧姆定律,可求得通过灯丝的电流 ==0.4A 画、标、解(公式、数据、结果) 新知讲解 由欧姆定律我们可以看到,在电源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