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643064

【2023秋人教七上地理期中复习梳理串讲+临考押题】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第1课时地球和地球仪) 【临考押题】

日期:2024-06-03 科目:地理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93次 大小:328991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押题,地球,临考,地理,人教,地球仪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1课时 地球和地球仪) 题型预览 题型0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题型02 地球仪(经纬线、经纬度) 题型03 利用经纬网定位 题型0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是人类的家园。下列事例不能证明地球是个球体的是( ) A.人造卫星拍摄的地球照片 B.16世纪初,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成功 C.成熟的苹果从树上落下 D.远方的帆船驶来,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到船身 【答案】C 【详解】人造卫星上拍摄的地球照片、站得高,看得远;远方驶来的船只先看到船杆后看到船身、16世纪初,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成功等现象都能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太阳东升西落是地球的地心引力产生的现象,跟地球的形状无关。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对地球进行了更为精确的测量,计算出的地球半径、周长、表面积等数据也更为准确。请根据图中的数据,判断地球的形状是( ) A.正球体 B.不规则球体 C.圆形 D.椭圆形 【答案】B 【详解】读图,地球的极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形状,B正确;排除ACD,选B。 题型02 地球仪(经纬线、经纬度) 1. 下列自我介绍,其中不恰当的是( ) A.B. C.D. 【答案】C 【详解】赤道以北是北纬,用“N”表示,所示半球是北半球,A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赤道以南是南纬,用“S”表示,所示半球是南半球,B叙述正确,不符合题意。经度的划分是以本初子午线(0°经线)为界,向东向西各分了180°;向西的180°称西经,用符号“W”表示;向东的180°称东经,用符号“E”表示。东经度不全位于东半球,160°E经线以西为东半球,以东为西半球,C错误,符合题意;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 题型03 利用经纬网定位 读“经纬网分布图”,图中A点的地理坐标是( ) A.40°E,20°S B.40°E,20°N C.20°W,40°N D.20°E,40°S 【答案】B 【详解】在经纬网图上,经线的度数叫做经度,经线指示南北方向;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用符号“E”表示;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用符号“W”表示;纬线的度数叫纬度,纬线指示东西方向;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用符号“N”表示;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用符号“S”表示。读图可知,图中A点的地理坐标是(40°E,20°N),B正确,ACD错误。故选B。 (限时30分钟) 一、选择题 下图为手机微信的启动画面。这颗“蓝色弹珠”采用的是1972年12月7日由阿波罗17号太空船宇航员拍摄的照片。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片中这颗“蓝色弹珠”实际上是一个( ) A.圆柱体 B.不规则的球体 C.圆锥体 D.圆球 2.人类首次证明地球形状的事件是( ) A.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和使用 B.郑和下西洋 C.麦哲伦环球航行 D.人类登上月球 3.在中学生科普交流会上,小强对这颗“蓝色弹珠”的描述有误的是( ) A.它的平均半径大约6371千米 B.它的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C.赤道的周长约40000千米 D.它有一根巨大的地轴 4.下列关于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排序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④③②① D.②④①③ 【答案】1.B 2.C 3.D 4.B 【分析】1.读图可知,图中地球的形状是一个球体,但是地球的极半径和赤道半径不同,地球表面有高,有低,所以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和使用、人类登上月球都说明现代科技发达,不能解释地球的形状,AD错误。郑和下西洋是明代永乐、宣德年间的一场海上远航活动,共计七次,由于使团正使由郑和担任,且船队航行至婆罗洲以西洋面,因此命名郑和下西洋,不能解释地球的形状,B错误。1519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