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649984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21课 邹忌讽齐王纳谏 同步练习题(含答案解析)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21次 大小:16257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九年级,语文,下册,21课,邹忌讽,齐王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21课 邹忌讽齐王纳谏 同步练习题 一、单选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都正确的一组是(  ) A.臣妾(qiè)  昳丽(yǐ)  朝服衣冠(zhāo) B.孰与(shú) 弗如(fú) 皆朝于齐(cháo) C.窥镜(kuī) 期年(jī) 数月之后(shuò) D.旦日(dàn) 暮寝(qǐn) 时时而间进(jiān)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朝服衣冠 朝:名词,早晨 B.私我也 私:形容词用作动词,偏爱 C.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面:名词作状语,当面 D.夫妻之美我者 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美 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明日,徐公来,孰视之(仔细) B.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缺点) C.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指责) D.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间或,偶尔) 4.下面选文中的句子是省略句的一项是(  ) A.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B.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C.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D.皆以美于徐公 5.下面对句子的停顿,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今齐/地方/千里 B.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C.徐公/何能及/君也 D.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6.下列对文章《 邹忌讽齐王纳谏 》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对邹忌由“受蔽”到“清醒”过程的叙写,实际上就是对“受蔽”与“除蔽”道理的说明,是紧扣文章的中心来写的。 B.文章未尾写齐王纳谏,进谏者由多而少,一年后,由少而无,用的是夸张写法。 C.文章对邹忌的描写,不仅注重形体的细致刻画,而且注重细节和对话描写,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D.文章虽短,却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写了进谏的缘起,进谏的内容、进谏的结果,环环相扣,结构完整。 7.下列加点的词语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 B.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C.邹忌修八尺有余 D.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8.下列语言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邹忌不盲目轻信,对别人的褒奖能理智判断、冷静思考,真是一个能够自省的君子。 B.“徐公何能及也!”———小妾急急回答,惟恐不能表白感情,似乎战战兢兢 C.“徐公不若君之美也。”———客从容言之,貌似深思熟虑,实则阿谀逢迎。 D.“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吾孰与徐公美?”“吾与徐公孰美?”--邹忌问妻子用生活化的“我”,显得亲切而随和,邹忌问小妾与客,用书面语“吾”,显得生硬,表现了一种倨傲。 9.下面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翻译:说建议给我听的人,接受下等的奖赏。 B.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翻译:这就叫做在朝廷上取得胜利。 C.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翻译:仔细看他(徐公),自己认为自己比不上徐公美。 D.虽欲言,无可进者。 翻译:即使有人想进言,也没什么可说的。 10.下面句子不属于倒装句的一项是(  ) A.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B.吾与徐公孰美 C.忌不自信 D.何陋之有 11.下面对《 邹忌讽齐王纳谏 》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的第一段写出了邹忌头脑冷静,不为奉承所迷惑。 B.本文的第二段运用两组排比句式增强了语势,给人以无可辩驳之感。 C.本文的第三段从侧面表现邹忌精明能干,具有治国之才。 D.本文的主旨是通过邹忌“暮寝而思之”,悟出了人们由于种种原因,不会说出事情的真相的道理。 12.下列对文章《 邹忌讽齐王纳谏 》的概括与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结构严谨。全文可分为三段:第一段“比美”,三问三答;第二段“讽谏”,三比三喻;第三段“纳谏”,三赏三变,并且有详有略,详略得当。 B.邹忌能够讽谏成功,除了他有高超的讽谏艺术之外,也与齐威王善于纳谏分不开,这一点可以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