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650953

4.2 酶是细胞生化反应的催化剂 练习(含答案)沪科版(2019)必修1第四章 第二节

日期:2024-06-04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12次 大小:29121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第二,第四章,必修,2019,科版,答案
  • cover
4.2 酶是细胞生化反应的催化剂 练习 一、单选题 1.与细胞衰老相关的β-半乳糖苷酶是溶酶体内的水解酶,该酶通常在pH为4.0的条件下表现活性;但是衰老细胞内β-半乳糖苷酶在pH为6.0的条件下表现活性;已知溶酶体内的pH约为5.0,细胞质基质中的pH约为7.2。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A.溶酶体膜上存在转运H+的载体,以维持溶酶体内的酸性环境 B.衰老细胞内溶酶体破裂,释放出水解酶,可导致细胞“自溶” C.衰老细胞体积增大、细胞核缩小,水解酶的活性降低 D.溶酶体膜蛋白高度糖基化,有助于保护自身不被酶水解 2.玉米成熟过程中,能将蔗糖、麦芽糖等转化为淀粉。将刚采摘的新鲜糯玉米立即放入85℃水中热烫处理2min,可较好地保持甜味。这是因为加热( ) A.改变了蔗糖、麦芽糖的分子结构 B.破坏了淀粉酶的空间结构 C.导致玉米粒中的淀粉结构改变 D.使蔗糖、麦芽糖转化为淀粉的酶失活 3.为探究蛋清溶菌酶的热稳定性,将酶液加热至不同的温度,分别保温30、60、90分钟,测定酶的相对活性,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保温时间不影响酶活性 B.与60℃相比,该酶在30℃下的催化活性更高 C.蛋清溶菌酶可以在室温环境中保持较高活性 D.在80℃时,该酶活性下降的速率先快后慢 4.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中的变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改变实验中的无关变量,不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 B.对照实验一般要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 C.在“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温度和pH均属于自变量 D.在“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中,卫生香的燃烧程度是因变量 5.下图为酶促反应曲线,Km表示反应速率为1/2Vmax时的底物浓度。竞争性抑制剂与底物结构相似,可与底物竞争性结合酶的活性部位;非竞争性抑制剂可与酶的非活性部位不可逆性 结合,从而使酶的活性反部位功能丧失。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Km越大,酶与底物亲和力越低 B.加入非竞争性抑制剂,Vmax降低 C.加入竞争性抑制剂,Km减小 D.非竞争性抑制剂改变酶的空间结构 6.下列所采取的措施,不涉及“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原理的是(  ) A.利用果胶酶提高水果的出汁率 B.滴加酵母菌液促使过氧化氢的分解 C.滴加FeCl3溶液提高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D.利用水浴加热提高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7.为探究两种物质对人的胰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研究人员进行了如下实验。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分析,错误的是( ) 组别 人的胰淀粉酶 2.5%茶花粉提取液 5%芦笋丁 酶活性相对值 甲 1mL - - 100% 乙 1mL + - 64% 丙 1mL + + 51% A.实验中酶活性的测定需要在温度、pH等适宜条件下进行 B.推测服用茶花粉和芦笋丁具有一定的辅助降低血糖的作用 C.若将人的胰淀粉酶换成人的唾液淀粉酶做实验,实验结果可能有差异 D.茶花粉和芦笋丁对人的胰淀粉酶活性的影响,与激素间的相抗衡效果类似 8.下图表示酶活性与温度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当反应温度由t1调到最适温度时,酶活性下降 B.当反应温度由t1调到最适温度时,酶活性上升 C.酶活性在t2时比t1时高,故t2时更适合酶的保存 D.酶活性在t1时比t2时低,表明t1时酶的空间结构破坏更严重 9.生物体完成生命活动的过程中,存在着很多识别机制。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激素能被定向运输到靶细胞是因为激素可特异性识别靶细胞 B.高等动物受精过程,与精子、卵细胞的相互识别有关 C.物质跨膜运输过程中,载体蛋白识别被转运的物质 D.一种限制酶只能识别一种特定的脱氧核苷酸序列 10.酶活性指酶对化学反应的催化效率。已知碘液能使淀粉变蓝,而淀粉能被α-淀粉酶或β-淀粉酶水解。如图为温度对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相对活性影响的结果,其中a、b、c、d均在曲线上。在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