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657626

13.1《唐诗五首》之《野望》课件(共30张PPT)

日期:2024-06-07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73次 大小:629393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3.1,唐诗五首,野望,课件,30张,PPT
  • cover
(课件网) 唐诗五首 1.了解律诗的有关知识,领略律诗的韵律美。(重点) 2.反复诵读,理解诗歌的内容,把握诗歌情感。(重点) 3.分析诗歌,领会诗人谋篇布局之精巧。(难点) 4.体会诗歌的意境,熟练背诵诗歌。(重点) 美学大师朱光潜说:“中国诗的体裁中最特别的是律体诗,它是外国诗体中所没有的。”今天咱们就来学习五首唐律,学习它们的最特别之处。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两首律诗。 一、导入新课 野 望 二、讲授新课 律诗,是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汉族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请同学们阅读大屏幕,了解律诗的有关特征。 1. 律诗的基本特征。 律诗的基本特征 (1)通常,律诗规定每首八句,每两句为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尾联。 (2)律诗要求全诗通押一个韵,限押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3)每句的平仄都有规定:每句中用字平仄音相间,上下句中的平仄音相对。 (4)一般说来,律诗的第二、三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应是对仗句。 (5)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简称“五律”或“七律”。 元代范德玑的《诗格》:“作诗有四法:起要平直,承要舂容,转要变化,合要渊永。”起承转合,是诗文写作结构章法方面的术语,是艺术创作常用的结构技巧之一。 2. 把握律诗的结构———起承转合。 一首律诗一般由四联构成,往往遵循起承转合的格局。 首———起,开门见山,直接扣题。 颔———承,紧承首联,延续延伸。 颈———转,转折变化,由此及彼。 尾———合,呼应开头,收束全诗。 东皋 薄暮 望,徙倚欲何依。 地点 时间 领起中间两联的写景 呼应尾联,表现诗人徘徊无依的孤独心境,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1)解读诗题。诗歌以《野望》为题,读首联,找找诗人“望”的时间、地点,感受诗人“望”的心境。 3. 教读《野望》,助读资料。 【王绩】(约589—644),字无功, 号东皋子,绛州龙门(今山西河津)人, 唐代诗人。他清高自恃,放诞纵酒, 其诗多写饮酒及隐逸田园之趣,赞美嵇康、阮籍和陶潜,以抒怀才不遇之苦闷,语言朴素自然。有《王无功文集》。 (2)作者简介。 贞观初年,王绩因疾罢归河渚间,躬耕东皋(今属山西万荣),故自号“东皋子”。性情简放,“不喜拜揖”,曾三仕三隐。 (3)写作背景。 (2)读懂诗词大意。 节奏:本诗为五言律诗,五言诗朗读时通常按“二三”式来停顿。 韵律:律诗二、三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律诗要求全诗通押一个韵,限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 语气语调:本诗朗读的语调、语气应是舒缓的。朗读时,字音要适当延长,略带吟诵的味道,使听众能感觉出诗的音韵美和节奏感。 4. 诵读,读出韵律。 野 望 王 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ɡāo xǐ yǐ dú 听录音范读。 字音:东皋(gāo)  薄暮(bó)  徙倚(xǐyǐ)  驱犊(dú)  采薇(wēi) 节奏:二三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韵律:韵母分别是i、ui、ui、ei。韵脚:“依”“晖”“归”“薇”。 (1)学生自读,同桌互读,小组评读。朗读关注: 东皋 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地名,今属山西万荣。作者弃官后隐居于此。皋,水边地。 傍晚。 薄,接近。 徘徊。 归依。 【译文】傍晚时分站在东皋纵目远眺,徘徊不定,不知归依何方。 诗意解读 东皋薄暮望, 徙倚欲何依。 开篇便是一个形单影只、孤独无依的形象。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落日的余晖。 【译文】层层树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岭披覆着落日的余光。 树树皆秋色, 山山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