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67458

2014-2015学年高中历史必修II人教新课标 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课件(共50张PPT)

日期:2024-06-26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5次 大小:862393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014-2015,格局,PPT,50张,课件,形成
  • cover
课件50张PPT。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四单元第十三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第四单元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地聚起座座金山…… ———《春天的故事》这首耳熟能详的歌曲中的“老人”就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随着他当年画的那个“圈”的不断扩展,改革开放的春风吹绿了江南岸,又度玉门关。在从南方到北方,从沿海到内地的发展中,中国对外开放的格局初步形成。 邓小平为什么会提出设立经济特区?我国的对外开放又形成了怎样的开放新格局,有何特点呢?现在就让我们进入本课的学习,一起来探讨这些问题吧! ●课标要求 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时空坐标一、经济特区的创办 1.创办 (1)1980年,深圳、_____、汕头、厦门成为我国第一批经济特区。 (2)1988年,中国设立海南省,划出_____设置海南经济特区。珠海海南岛2.特点———特殊的经济管理体制 (1)有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 (2)特区建设以吸收和利用外资为主。 (3)实行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导的多元化经济所有制形式。 (4)经济活动以_____为主,对外商投资给予优惠和方便。市场调节3.意义 (1)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成为全国排头兵。 (2)深圳作为最早的经济特区,迅速从一个边陲小镇发展成一座现代化城市。 (3)对沿海地区实行外向型经济战略,具有探索和示范作用。特区的改革,为全国提供了宝贵经验。二、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1.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1)时间:1984年。 (2)城市:_____、上海、福州、广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3)目的:加快利用外资、引进技术的步伐。天津 2.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1)时间:1985年以后。 (2)开放区:长江三角洲、_____、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 (3)意义 ①进一步深化了对外开放。 ②促进本地区经济的迅速发展,带动内地开发。珠江三角洲3.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设立 (1)目的:引进外资,生产高新技术产品或加工出口产品。 (2)特点:汇集了优秀人才和先进技术,具有知识密集的特点。 (3)意义 ①是学习先进管理经验、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场所。 ②是了解国际行情的重要窗口。三、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1.浦东的开发 (1)时间:1990年。 (2)目的 ①以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 ②尽快把上海建成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 ③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_____经济的新飞跃。长江流域 (3)作用 ①浦东新区已成为上海新兴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工业基地,成为上海新的经济增长点。 ②浦东新区成为中国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标志。2.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1)标志: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经形成_____、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的开放体系。 (2)特点:_____、多层次、宽领域。 特别提示:旧中国的开放是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与掠夺,现阶段的开放则是中国与世界各国正常的经济技术交流。经济特区全方位一、探究问题:经济特区设立的意义 【探究素材】 材料一 经济特区率先将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大胆地进行体制与机制的创新,在计划、投融资、流通、劳动工资、土地管理、财税、金融和政府自身改革等方面体制改革中走在前面,为全国推进改革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借鉴。材料二 据统计,从1979年建立深圳市到1984年底止,深圳市与外商签订的各种协议、合同共达3382项,协议投资总额193亿港元,实际投入使用的外资46.8亿港元。其中特区内所占的比重都在80%左右。 材料三 经济特区不仅收获了奇迹般的物质财富,更重要的是孕育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推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