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702974

2024年中考历史专题分层练 第十三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试卷(含答案解)

日期:2024-06-27 科目:历史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64次 大小:106042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社会主义,答案,试卷,探索,建设,2024年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024年中考历史专题分层练    第十三单元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3年模拟 53基础练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1.(2023安徽合肥二模)“这一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是支撑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根本政治制度。”材料中的“这一制度”是(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解析 A 据材料关键句“是支撑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根本政治制度”并结合所学可知,这一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A项正确;改革开放后我国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材料描述不符,排除B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均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与材料描述不符,排除C、D两项。故选A项。 2.(2023河南开封一模)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国内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一论断的主要依据是(  ) A.新中国的成立    B.土地改革的完成 C.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D.“一五”计划的完成 解析 C 据所学可知,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社会主要矛盾也随之改变,C项正确;新中国成立到土地改革完成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残余势力之间的矛盾,与材料不符,排除A、B两项;1957年底“一五”计划各项指标大幅度超额完成,与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C项。 3.(2022湖北荆州一模)下表是20世纪50年代初期我国沿海和内地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的变化情况。这一变化表明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  ) 类别 1952年 1953年 1954年 1955年 沿海工业 产值比重 73.0 71.7 69.7 68.1 内地工业 产值比重 27.0 28.3 30.3 31.9 A.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B.初步改变工业分布不均衡 C.优先发展交通运输业 D.充分发挥沿海工业的优势 解析 B 据表格数据可知,1952年到1955年沿海和内地工业产值比重的差距不断缩小,说明工业分布不均衡的状况有所改变,B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优先发展交通运输业和充分发挥沿海工业的优势,排除A、C、D三项。 53提升练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8分)                    1.(2023河南周口一模)按照一级标题、二级标题、三级标题的逻辑顺序,下面“……”应填入(  ) A.土地改革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析 C 据示意图并结合所学可知,“……”处填写的是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时期发生的事件,对应时间是1956—1966年,土地改革发生于1950—1952年,农业合作化运动发生于1953—1956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于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均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B、D三项。“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发生于1958年,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两个曲折,C项正确。 2.(2023河北保定模拟)下图是新中国成立后国民经济发展的状况图,指出从③到④产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提出“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B.开展“大跃进”运动 C.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D.全面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 解析 C 观察图片可知③到④国民经济呈上升趋势,主要原因是为克服经济困难,中共中央开始调整国民经济,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并于1961年初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