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706958

第9课《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67次 大小:2298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9课,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 cover
《桃花源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品味语言,感受桃花源山水的自然风光和人民生活的恬静美好,提升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结合作品时代背景,深入感受桃花源的美好,理解作者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从而更珍惜当下生活。 教学重难点 1.品味作品语言,感受桃花源的景物美。 2.认识作者笔下构建的理想社会,感受作者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现实黑暗社会的不满与批判。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我国东晋末年,封建国家分裂,政权交替,战争频繁。东晋王朝极端腐败,对外一味投降,安于江左一隅之地。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军阀连年混战,赋税徭役繁重,加深了对人民的剥削和压榨。元代诗人张养浩在《潼关怀古》一诗中发出了这样的慨叹:兴,百姓苦;亡,百姓苦!于是人们都想找到一个与世无争、和平安宁的“世外桃源”安居乐业。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陶渊明的“世外桃源”:《桃花源记》。 二、任务导学,研读文本 任务一 预习交流 1.走近作者 陶渊明(约365—427),晚年更名潜,字元亮,私谥靖节,因宅边有五棵柳树,而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诗人、辞赋家。长于诗文辞赋,语言质朴自然而又极为精练。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隐逸诗人之宗”。作品有《饮酒》《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等。 2.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陶渊明集》卷六(中华书局1979年版),是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大约作于南朝宋永初二年(421),当时正是晋宋(南朝宋)易代之际。东晋王朝极端腐败,对外一味投降,安于江左一隅。统治集团内部相互倾轧,各割据势力连年混战,赋税徭役繁重,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生活在这个政治黑暗、兵连祸结的东晋末年,陶渊明对现实社会极为不满与憎恶,于是他借助创作来抒发情怀,撰写了此文,虚构了一个与污浊的黑暗社会相对立的美好世界,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和美好情趣。 任务二 自由读文 ,注重圈画 在预习的基础上,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的过程中要注意读准确,并圈画出你认为重要的词语。 任务三 熟读课文,重视积累 1.以小组为单位,朗读课文。由组员依次选出三个你们认为最重要的字或词,强调重点字词的读音和对重要词语的理解。 预设:俨然(yǎn) 阡陌交通(qiān) 邑人(yì) 间隔(jiàn) 黄发垂髫(tiáo) 叹惋(wǎn) 语云(yù) 诣太守(yì) 2.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 (先请一学生范读,然后学生自由放声朗读。要读得顺畅,读出语气、节奏和表情。) 3.圈点勾画,解决重要字词,疏通文意。如果有不懂的字词,师生共同解决。 通假字 便要还家 同“邀”,邀请 古今异义 (1)缘溪行 古义:沿着,顺着 今义:因为,缘由 (2)芳草鲜美 古义:新鲜美好 今义:(味道)新鲜 (3)仿佛若有光 古义: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 今义:似乎,好像 (4)屋舍俨然 古义:整齐的样子 今义:形容很像 (5)阡陌交通 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6)咸来问讯 古义:全,都 今义:一种味道 (7)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古义:妻子和儿女 今义:指男子的配偶 (8)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9)遂与外人间隔 古义:隔绝、不通音讯 今义:将两个地方分隔开 (10)无论魏晋 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 今义:不管,表示条件的连词 (11)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古义:邀请 今义:延伸,延长 (12)不足为外人道也 古义:不值得,不必 今义:不充足,不满 (13)既出,得其船 古义:已经 今义:关系连词,既然 (14)便扶向路 古义:沿着,顺着 今义:搀扶,用手按着或把持着 (15)未果,寻病终 古义:实现 今义:果实,结果 (16)未果,寻病终 古义:随即,不久 今义:寻找 一词多义 (1)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