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707983

九下语文第24课《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精品实用高效教学设计

日期:2024-06-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45次 大小:106281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九下,语文,24课,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精品,实用
  • cover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精品实用高效教学设计 【导入新课】 唐代有近2000首边塞诗,其内容丰富深刻,体裁风格多样,异彩纷呈。比如王维的“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昌龄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李贺的“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都是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唐朝的边塞诗作,就其美学上来说,其主导特征是壮美,阳刚之美,令人感到一种极为向上的生命力,体现了唐朝当时泱泱大国的雄浑的民族精神。今天,我们来学习岑参的一首边塞诗,看看这首诗是怎样体现大唐气象的。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理解诗歌大意。 2、品味语言,感受诗歌的意境美;理解作者精巧的构思及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 3、培养昂扬乐观的精神。 【作者简介】 岑参(cén shēn)(715-770),江陵(今湖北荆州)人,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与高适并称为“高岑”。 他是边塞诗派的重要作家。其诗早年以风格绮丽见长,后来历参戎幕,往来边陲,风格大变,诗中充满了积极乐观的情绪。 【背景链接】 岑参怀着到塞外建功立业的志向,曾两度出塞,久佐戎幕,前后在边疆军队中生活了六年,因而对鞍马风尘的征战生活与冰天雪地的塞外风光有长期的观察与体会。天宝十三载(754), 岑参再度出塞,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武判官即其前任,岑参送他归京,写下此诗。此诗是一首咏雪送人之作。 【文体知识】 歌行体 歌行,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种体裁,属乐府诗一类。其音节、格律比较自由,形式上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富于变化。 著名的歌行体诗歌除了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还有杜甫的《兵车行》《丽人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琵琶行》《长恨歌》等。 【读音停顿】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sàn)入/珠帘/湿罗幕,狐裘(qiú)/不暖/锦衾(qīn)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dū)护/铁衣/冷难着(zhuó)。 瀚(hàn)海/阑干(lán gān)/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yìn)归客,胡琴/琵琶/与羌(qiāng)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chè)/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整体把握】 这首诗哪些诗句是咏雪的,哪些诗句又是写送别的? 明确:前十句着重于咏雪,后八句着重于送别,同时在送别中进一步描写雪景。 【合作探究】 1、找出描写雪的句子,说说胡地雪景的特点有哪些。 明确: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雪下得早,急骤,洁白美丽,寒冷,雪下得大,雄奇壮阔。 2、从炼字的角度赏析“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明确:“卷”与“折”字分别从正面和侧面写出了北风之迅疾猛烈,有了这样猛烈的风,漫天飘落的雪才能“飞”,“八月”说明胡天下雪的时间早。“飞”,勾画出了一幅雪花漫天飘舞的景象。“即”字表现了诗人的惊奇之情。 这两句极写边塞的风狂雪早。 3、赏析“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明确:比喻新奇,联想美妙,以梨花喻雪,不仅写出了雪的洁白,富有动态感和立体感,同时也使人仿佛闻到阵阵花香,以春暖显奇寒,展现了一幅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壮观景象,衬托诗人的乐观精神和豪迈情怀。 “忽如”二字用得神妙,不仅写出“胡天”变幻无常,大雪来得突然、急骤,而且再次传神地写出了诗人的惊奇。 “千树万树”写出了雪的铺天盖地,渲染出了极富浪漫色彩的壮美情境。 4、从炼字角度赏析“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