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732507

第13课 唐诗五首 《渡荆门送别》课件(共22张PPT)

日期:2024-05-16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73次 大小:12172311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13课,唐诗,五首,渡荆门送别,课件,22张
  • cover
(课件网) 拳 拳 赤 子 心 悠 悠 故 乡 情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壹 吟读—遇见诗歌 巴国山川尽,荆门烟雾开。 ———陈子昂《渡荆门望楚》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杜甫《咏怀古迹·群山万壑赴荆门》 走进荆门山 荆门山在湖北省宜昌市西北、长江南岸,上有盘亘雄踞荆门山十二碚,下有银潢倒泄的虎牙滩;南与五龙山群峰相接,北和虎牙山隔江相峙,形势险要。人们常把荆门山称作“蜀楚咽喉”。奔流的长江冲出雄奇险峻的荆门山口后,才真正流入江汉平原地带,水面变得宽阔,江流也随之显出舒展奔放的姿态。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他的诗作感情奔放,想象丰富,语言夸张,并惯于采用历史典故和神话传说表达感情。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著有《李太白全集》。 作者简介 大丈夫有四方之志,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书》 “天生我材必有用”,这一年,25岁的青春李白意气风发,怀着“四方之志”,仗剑去国、告别蜀地,辞亲远游。他从清溪出发,经三峡,下渝州,驾一叶轻舟顺长江出荆门山,离别故乡,人生的征程与壮游从此开始。 背景链接 自由朗读诗歌; 用一两个词语说说自己的阅读感受。 贰 译读—理解诗意 豪迈、雄健、壮阔 深情、富有想象。 结合注释,读通大意。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从遥远的荆门之外乘舟沿江东下,来到楚国境内漫游。山野随着平原的出现渐渐消失,大江进入广阔无垠的原野尽情奔流。月亮映在江中仿佛是天上的一面镜子,云雾弥漫如同海市蜃楼。我还是爱恋故乡的江水,它流淌万里伴随着我的行舟。 译 文 楚地。这里指今湖北一带。 往。 辽远无际的原野。 往。 海市蜃楼。这里形容江上云霞多变形成的美丽景象。 喜爱。 指从四川流来的长江水。李白从小生活在蜀地,故称蜀地为故乡。 小组活动: 《黄鹤楼》的美妙在每一字、每一句、每一联中,我们从表达方式、字词品味、画面描摹、景情关系等角度进行了赏析。《渡荆门送别》的美妙在于字句斟酌中,接下来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从《黄鹤楼》所学的赏析任选其一进行赏析,在诗味美读中悟道诗歌的意境。 叁 美读—悟道诗味 表达方式 字词品味 画面描摹 景情关系 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起】叙事 远游缘起 游览踪迹 点题,交代远渡的地点和事由。 表达方式———记叙 表达方式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以移动视角描写景物的变化,营造出雄浑开阔的意境,传达出诗人闯荡世界的喜悦与豪情。 一个“随”字,化静为动,将群山与平原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的情形真切地表现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承】写景 远近结合 化静为动 · · 一个“入”字,写出了江水流入辽远无际的荒原的开阔境界。 字词品味 默写常考句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转】写景 俯视远眺 景中寓情 以静观的视角,描摹江上的美景,展现出诗人喜悦开朗的心境。 “月下飞天镜”是月夜俯视所见。明月本在天上,倒映在流速缓慢的长江水中,好像从天上飞来一面明镜。“云生结海楼”是白昼眺望所见。云多,则天空高远,反衬原野低平、江岸辽阔、两岸平旷的景色,在自然美景中融进了诗人见到平原时欣喜的感受。 默写常考句 水中映月图 天边云霞图 画面描摹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由欣赏美景转入深沉的思乡之叹。不说自己思念家乡,而是运用拟人的手法说故乡的水对自己恋恋不舍,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