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738668

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三第二单元 单元核心整合学案

日期:2024-06-16 科目:地理 类型:高中学案 查看:80次 大小:42905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单元,高中,地理,教版,2019,选择性
  • cover
建模·知识网络 专题·归纳突破 专题一 水污染的主要类型及问题 1.水污染的主要类型 类型 水体富营养化 重金属污染 污染过程 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元素大量进入水体引起的水质恶化现象 各类重金属(汞、镉、铅、铬等)进入水体,经动植物逐渐积累造成人、畜伤害 污染来源 工业、农业生产和生活污水 工业生产中含重金属的污水排放和固体垃圾中重金属的淋溶污水 危害 水体中植物死亡;鱼类死亡;湖泊演变为沼泽 重金属元素通过食物链放大,最终危害人、畜生命健康 2.水污染问题的总体分析思路 (1)产生原因 ①污染源:工业废水、农药化肥、生活污水;泥沙和咸水入侵。 ②自净能力弱:水量小、流速慢、水体更新速度慢(水域封闭)等。 ③特殊原因:如水体富营养化,需要指出大量有机废水的排放,使大量N、P等营养元素富集以及气温高,光照强。 (2)危害 ①加剧水资源短缺,生产生活缺水。 ②破坏水生生态系统,危害水生生物的生存。 ③水质恶化,危害农作物生长。 ④危害人体健康。 ⑤水污染对水利工程、城市生活、旅游景观等也会造成很大影响。 (3)治理措施 ①控制污染源:实施工业清洁生产;实施工业达标排放;优化工业产业结构,减少水污染严重工业;发展生态农业;适度控制水产养殖规模等;定期打捞漂浮垃圾,清除河床淤泥。 ②技术措施:发展生物浮岛技术;建立污水处理厂。 ③管理:政府加强监督与管理;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颗粒有机碳是不溶解于水体中有生命或无生命的有机颗粒物质,在碳循环中占重要地位。河流—河口—近海连续体是陆—海碳循环的重要纽带和关键场所,如图为我国长江—河口—近海连续体,图中反映了长江口区域颗粒有机碳的分布情况。近几十年来,受人类活动影响,连续体内颗粒有机碳发生了明显时空变化,从而影响着我国生态环境安全。 (1)从外源和内源中任选其一,指出长江口水体中颗粒有机碳的主要来源。 (2)随着流域内人类活动强度的提高,长江口颗粒有机碳呈缓慢增加趋势,影响了其生态环境安全,三峡水库建成后该问题得到了有效缓解。结合图文材料,论述三峡水库对该问题的缓解作用。(要求:角度全面,逻辑清晰,表述准确。) 解析:(1)从外源来讲,长江口的颗粒有机碳主要是长江从上游带来的,长江流域面积广,支流众多,人口城市多,人类生产生活排放的颗粒有机碳,以及来自于长江流域陆地土壤中随地表径流流失的颗粒有机碳。从内源来讲,主要是长江口处水体中的水生植物、浮游植物和微生物等生命活动的颗粒有机碳产物;海底沉积物中颗粒有机碳在一定条件下悬浮于河口处。(2)三峡水库位于长江上游,拦截上游大颗粒物质,可降低下游颗粒有机碳量;到达河口处沉积的颗粒有机碳沉积数量减少,随水体扰动上泛悬浮的颗粒有机碳也会变少;三峡水库减少下游流量,可减缓河水流速,使下游河道沉积部分颗粒有机碳;三峡水库库区水体停留时间增长,泥沙淤积,营养盐类丰富,浮游植物在水库中吸收营养盐而大量繁殖,最终河流输送到海洋的营养盐减少,可减少河口地区浮游生物量,从而减少长江口水体内的水生植物、浮游植物和微生物等生命活动的颗粒有机碳产物。 答案:(1)外源:来自于长江流域陆地土壤流失的颗粒有机碳;人类生产生活中排放的颗粒有机碳的输入。 或内源:长江口水体内的水生植物、浮游植物和微生物等生命活动的产物;海底沉积物中颗粒有机碳的再悬浮。 (2)三峡水库截留了上游大颗粒物质,可降低河口地区颗粒有机碳量;河口沉积区颗粒有机碳沉积数量减少,使水体上泛带来的颗粒有机碳变少;三峡水库可减缓河水流速,使部分颗粒有机碳沉积在下游河道中;三峡水库库区水体停留时间增长,浮游植物在水库中吸收营养盐而大量繁殖,减少了河流向海洋输送的营养盐,可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