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外阅读 复习要点 1. 通读文章,了解主要内容,揣摩主题思想。 2. 认真通读所有题目,理解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 3. 逐条解答,要带着问题,仔细地阅读有关内容,认真地思考、组织答案。 4. 检查,看回答是否切题,内容是否完整,语句是否通顺,标点是否正确。 解题步骤 1.通读文章,了解主要内容,揣摩中心思想。 2.认真读题审题,明确考的是什么题型和原文的位置。 3.认真看分值答题,按分值答要点。 4.检查。看回答是否切题,内容是否完整,语句是否通顺,标点是否正确。 1.课外阅读。 我爱故乡的杨梅 我的故乡在江南,我爱故乡的杨梅。 细雨如丝,一棵棵杨梅树贪婪(lán)地吮(shǔn)吸着春天的甘露。它们伸展着四季常绿的枝条,一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欢笑着。 端午节过后,杨梅树上挂满了杨梅。 杨梅圆圆的,和桂圆一样大小,遍身生着小刺。等杨梅渐渐长熟,刺也渐渐软了,平了。 摘一个放进嘴里,舌尖触到杨梅那平滑的刺,使人感到细腻而且柔软。 杨梅先是淡红的,随后变成深红,最后几乎变成黑的了。 它不是真的变黑,因为太红了,所以像黑的。你轻轻咬开它,就可以看见那新鲜红嫩的果肉,嘴唇(chún)上舌头上同时染满了鲜红的汁水。 没有熟透的杨梅又酸又甜,熟透了就甜津津的,叫人越吃越爱吃。 我小时候,有一次吃杨梅吃得太多,发觉牙齿又酸又软,连豆腐也咬不动了。我才知道杨梅虽然熟透了,酸味还是有的,因为它太甜,吃起来就不觉得酸了。吃饱了杨梅再吃别的东西,才感觉到牙齿被它酸倒了。 (1)观察的方法有很多种,如看、闻听、摸、尝,短文采用了多种观察方法,请在文中画线句后的横线上,写出相应的观察方法。 (2)第二自然段的第一句是把春雨比作 ,写出了春雨 的特点;整个段落把杨梅当作 来写,写出了雨中杨梅树 的特点。 (3)用“ ”画出文中体现作者细致观察和连续观察的句子。 (4)作者表面上写杨梅,其实是想告诉读者 。 A.“我”爱故乡 B.“我”爱杨梅 C.“我”爱故乡的杨梅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爬山虎的秘密 初春,爬山虎用那柔嫩的脚爬上墙壁,爬上屋檐,爬得很高、很高。 盛夏,它精力充沛,叶子也变得深绿,为人们遮住那灼热的阳光。 深秋,它奋斗了一个夏季,好像精疲力竭了,叶子也红了。 隆冬,它早已失去活力,叶子从茎上悄悄落下。但它并不悲观,而是在化作春泥融入大地前,尽情地狂舞一曲……想着,想着,我突然发现了爬山虎的秘密﹣﹣它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了出来,给人类带来生机和希望。不是吗?在这狂风呼啸的冬天,它用最后的生命,与风共同构成了这胜似春光的蓬勃美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看着它们,我似乎听见它们在细语:我们即使只有一点热量,也要给人类带去温暖。 感谢这漫天飞舞的“蝶儿”,是你们给了我人生的启迪。想到以前我是多么懦弱啊,遇到一丁点儿困难就想放弃。今后,我要努力,朝着心中的目标尽情飞去! (有删改) (1)根据意思找出短文中相应的词语。 ①精神非常疲劳,体力消耗已尽,形容极度疲乏。 ②猛烈的风发出高而长的声音。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①盛夏,爬山虎的叶子是 色的;深秋,爬山虎的叶子是 色的。 ②“我”发现的爬山虎的秘密是 。 ③短文中“这漫天飞舞的‘蝶儿’”指的是爬山虎的 。 (3)用“ ”画出“我”从爬山虎身上受到的启发。 (4)短文按 顺序写了爬山虎的变化和特点,爬山虎的 的品质让作者受到启发,激励作者奋勇前进。 3. 牵牛花娃娃 蒲华清 春天,爸爸带艳艳在阳台上的花槽(zāo cáo)里撒(sàn sǎ)下一排牵牛花种子。不久,土里冒出绿芽了;又不久,绿芽长成胖胖的绿藤了。爸爸在阳台边拉起一排长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