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751044

四年级上册4.12《低碳生活每一天》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日期:2024-06-01 科目:政治 类型:小学教案 查看:70次 大小:8189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四年级,上册,4.12,低碳生活每一天,第一,课时
  • cover
12低碳生活每一天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人与自然的和谐,是我们追求的理想生存境界。我国将“重构人与自然关系”的教育系统地纳入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主要有三个目标:(1)引导学生亲近自然,消解与自然的对立、对抗;(2)培养学生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态度和行为习惯;(3)认识人、自然、社会的复杂关系,发展学生处理环境问题的理性能力和公共能力。 统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螺旋上升地编排了“人与自然”主题相关的4个单元:《我和大自然》(一年级)、《绿色小卫士》(二年级)、《让生活多一些绿色》(四年级)、《爱护地球 共同责任》(五年级)。 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让生活多一些绿色》,承接低年级“认识并懂得节约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资源,有保护环境意识,学习有创意生活”教学目标,进一步培养儿童的环保意识和绿色生活方式。第15课《低碳生活每一天》是本单元最后一课,是学生在学习第13课《我们所了解的环境污染》增强环保意识和第14课《变废为宝有妙招》认识到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在生活中变废为宝基础上,侧重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生活,减少碳排放,学会过绿色生活,并积极参与环保活动,落实《道德与法治》课程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中的责任意识,能够具备承担责任的认知、态度和情感,并能转化为实际行动。 学情分析 四年级学生对气候变化有直观的感受,也知道全球变暖会对环境有影响,但具体有哪些影响还不是很清楚,对气候变暖与我们的哪些日常生活方式有关也不了解。“低碳生活”的话题本以为学生蛮了解的,但开学初跟学生一起看本册教材目录时发现,竟然有很大一部分学生不懂“低碳”是什么,是怎么回事,所以本课教学的迫切性凸显。 《低碳生活每一天》一课,力求帮助学生摆脱“旁观者身份”,树立对环境的“主体意识”,认识到“我”是环境问题的直接受害者。以往谈到这类话题,往往是在提“人类”,这是一个太过于抽象和宽泛的概念,我们教材突出儿童自己对环境问题的亲身体验和直接感受,让学生意识到造成环境问题有“我的责任”,解决环境问题有“我的义务”,将解决方案落实到儿童的“我”,能为环境问题做点什么,将世界性问题转化到我们习以为常的“日常生活方式”和“日用之物”上,帮助儿童树立对生态危机的主体责任感。 教学目标 1.探究为什么:了解地球变暖的危害及原因。 2.反思怎么做:意识到自己的责任,落实主体意识,愿意为减少碳排放和环境保护作出自己的努力,过低碳生活。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 你对这几天的天气变化有什么想法? 天气大幅度变化其实就是环境问题,今天我们一起来探究这背后的原因。 一、谈话导入 在前边的学习中,我们一起了解了身边的环境污染情况,变废为宝活动就是让为生活多一些绿色的行动。今天,我们来探究怎样过低碳生活每一天。 1.这是淄博市近五年来立夏天气数据图,你发现了什么? 2.这是1880年至2020年40年间全球升温趋势图,气温上升0.85摄氏度。为什么淄博的更明显呢? 3.请同学们自己阅读这份南北极气温资料,你又想说什么? 师:这一系列数据都是在提醒我们:地球妈妈“发烧”了。(板贴:红色地球) 探究一: 1.你还记得自己发烧时的感觉吗? 2.猜想一下:地球发烧了,它会是什么感觉? 3.联系你的生活和课前搜集到的相关资料,小组内讨论交流地球发烧造成的影响和伤害。(板书:温度 地面 动物 森林……) 4.设想一下:如果在不久的将来,地球持续30天都是45℃的高温,会有什么后果? 请看这段视频。 探究二: 1.地球“发烧”给我们带来如此严重的影响和灾难,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2.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12页确认下你的猜测。 3.出示:人们常常把“温室气体”的排放称为“碳排放”。 (1)(出示洗衣机)洗衣机洗衣服用到电就会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