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4章 第1节 电子的发现与汤姆孙原子模型 1.了解人类探索原子及其结构的历史。(物理观念) 2.知道阴极射线是由电子组成的,电子是原子的组成部分。(物理观念) 3.知道汤姆孙的原子模型。(物理观念) 课标要求 基础落实·必备知识全过关 重难探究·能力素养全提升 目录索引 学以致用·随堂检测全达标 基础落实·必备知识全过关 一、物质结构的早期探究 1.玻意耳以化学实验为基础建立了科学的元素论。道尔顿提出 , 认为原子是元素的最小单元。阿伏伽德罗提出分子假说,指出分子可由多个相同的原子组成。 2.19世纪初期形成的分子—原子论认为:在物质的结构中存在着分子、原子这样的层次;宏观物质的化学性质决定于分子,而分子则由原子构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不可再分割的最小颗粒,它既不能创生,也不能消灭。 原子论 二、电子的发现 1.阴极射线 科学家在研究稀薄气体放电时发现,当玻璃管内的气体足够稀薄时,阴极会发出一种射线,这种射线能使玻璃管壁发出荧光,人们把这种射线称为 。 2.汤姆孙的探究 (1)通过使阴极射线粒子受到的静电力和洛伦兹力平衡等方法,确定了阴极射线粒子的本质是 。 阴极射线 带负电的粒子流 (2)当带电粒子受到的静电力和洛伦兹力平衡时,有qE=qvB,由此确定带电粒子的运动速率。然后使电场为零,带电粒子在磁场区内做圆周运动, ,得带电粒子的比荷 ,实验测得带电粒子的比荷大约是1011 C/kg。 (3)换用 阴极,实验测出的 大体相同,说明这种带电粒子是组成各种物质的共同成分。 (4)汤姆孙测量了阴极射线的比荷,发现这些粒子电荷量的大小与氢离子大致相同,而比荷却是氢离子的近两千倍。汤姆孙认为,阴极射线粒子是电荷量大小与氢离子相同而质量比氢离子小得多的粒子,他把这种粒子称为电子。电子的发现说明原子具有一定的结构,也就是说原子是由电子和其他物质组成的。 不同的金属分别制成 比荷 三、汤姆孙原子模型 汤姆孙提出了原子模型,他认为原子带正电的部分应充斥整个原子,很小很轻的电子镶嵌在球体的某些固定位置,这就是原子的“ ———模型。电子带的负电被原子内带的正电抵消,因此原子呈电中性。如果原子失去或得到电子就会变成离子。电子一方面要受正电荷的吸引,另一方面又要互相排斥,因此必然有一个处于平衡的状态。电子在它们的平衡位置附近做简谐振动,可发射或吸收特定频率的电磁波。 葡萄干面包 易错辨析 判一判 (1)阴极射线在真空中沿直线传播。( ) (2)组成阴极射线的粒子是电子。( ) (3)电子是原子的组成部分,电子电荷量可以取任意数值。( ) (4)汤姆孙的“葡萄干面包”模型认为原子是一个球体,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球体内。( ) 提示 电子电荷量是确定的值。 √ √ × √ 即学即用 练一练 阴极射线从阴极射线管中的阴极发出,在其间的高电压下加速飞向阳极,如图所示。若要使射线向上偏转,所加磁场的方向应为( ) A.平行于纸面向左 B.平行于纸面向上 C.垂直于纸面向外 D.垂直于纸面向里 C 解析 由于阴极射线的本质是电子流,阴极射线方向向右,说明电子的运动方向向右,相当于存在向左的电流,利用左手定则,为使电子所受洛伦兹力方向平行于纸面向上,磁场方向应为垂直于纸面向外,故选项C正确。 重难探究·能力素养全提升 探究一 对阴极射线的认识 情境探究 在如图所示的演示实验中,K是金属板制成的阴极,A是金属环制成的阳极。 K和A之间加上近万伏的高电压后,管端玻璃壁上能观察到什么现象 该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要点提示 能看到玻璃壁上淡淡的荧光及管中物体在玻璃壁上的影,这说明阴极能够发出某种射线,并且撞击玻璃引起荧光。 知识归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