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768294

古诗诵读《春江花月夜》课件(共35张PPT)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日期:2024-06-18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68次 大小:77493294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古诗,诵读,春江花月夜,课件,35张,PPT
  • cover
(课件网) 一位诗人能否称得上是伟大的诗人,其标准是什么? 春 江 张若虚 夜 花 月 学习目标 1.了解诗歌诗人生平,积累文化常识。 2.通过理解“明月”“鸿雁”“鱼龙”等意象的内涵,感悟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 3.鉴赏诗歌的艺术技巧,体会画面美、情感美、哲理美的融合。 张若虚(约660-约720),扬州(今属江苏)人,唐代诗人。张若虚生平事迹不详,唯知其曾任兖州兵曹。以“文词俊秀”而名显长安,开元初与贺知章、包融、张旭并称“吴中四士”。 其诗作语言清丽,富有跌宕起伏的音乐美感,诗境优美深邃。《全唐诗》中张若虚的诗作仅存两首,一首是五言排律《代答闺梦还》,写闺情,另一首就是千载传诵的抒情杰作《春江花月夜》。 走进诗人 走进作品 《春江花月夜》历来为世人所倾倒,荣膺“孤篇压全唐”、“盛唐第一诗” 、“春风第一花”、“孤篇横绝,竟为大家”等赞誉。被闻一多先生誉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 被埋没的珍珠 写于唐朝,红于明朝 据文史学家程千帆先生考证,今存唐人选唐诗十种、唐人杂记小说,宋代《文苑英华》、《唐文粹》、《唐百家诗选》、《唐诗记事》,元代《唐音》等唐诗选本,均未收录这首《春江花月夜》。 不仅唐诗选本无载,而且在由唐至明的二十余种诗话中也无一字提及。 它第一次被收录是在宋代人郭茂倩选编的《乐府诗集》中,收录的原因仅仅是《春江花月夜》这个题目,是乐府旧题,理应收入《乐府诗集》。一直到了明朝中后期,被尊为“宗工巨匠”的李攀龙在《唐诗选》中选录了这首诗,才让人开始注意到这颗蒙尘 的明珠。 正音入境 贰 滟滟 芳甸 霰 汀 纤尘 皎皎 青枫浦 扁舟子 裴回 捣衣砧 西斜 碣石 潇湘 yàn diàn xiàn tīng xiān jiǎo pǔ piān zhēn Pái huái xiá jié xiāo xiāng 潜跃 qián 滟滟 芳甸 霰 汀 纤尘 皎皎 青枫浦 扁舟子 裴回 捣衣砧 西斜 碣石 潇湘 潜跃 全诗紧紧围绕“春”、“江”、“花”、“月”、“夜”五字布局谋篇,层层抒写。诗歌情节也随此五字逐步展开和逐步归结。 文章标题包含了几种意象? 哪个意象贯穿全诗? 本诗展现了它的哪几种状态? 解读题目 “月”———贯穿全诗,是全诗的纽带 以“月”意象的四种状态为线索 解读题目 文章标题包含了几种意象? 哪个意象贯穿全诗? 本诗展现了它的哪几种状态? 月出 ·↗· 西斜 ·↘· 月落 ·↓· 月悬 ·—· 情美 景美 壹 理美 贰 叁 赏诗 月下之景 (1-8句) 月下之思 (9-16句) 月下之情 (17-36句) 赏景美 春江花月图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春天的江潮水势浩荡与大海连成了一片,一轮明月从海上升起好像与潮水一起涌出来。 月光照耀着春江随着波浪荡漾千万里,所有地方的春江都有明亮的月光。 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在闪烁。 月色如霜所以霜飞无从觉察,洲上的白沙和月色融合在一起看不分明。 赏景美 春江花月图 春江花月图上描绘了哪些景物? 这些景物营造了什么意境? 表达了什么情感?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赏景美 意境: 江潮连海、 月共潮生、 水绕芳甸、 月照花林、 流霜不飞、 白沙不见。 情感: 赞叹大自然的奇丽景色,表现对美好生活的怀念和向往。 清幽柔美 朦胧恬静 美景: 《春江花月夜》中写江水曲曲折折地绕着花草丛生的原野流淌,月光照射着开遍鲜花的树林好像细密的雪珠闪烁,点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异之花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