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770580

第11课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课件(共32张PPT)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1

日期:2024-06-10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36次 大小:2025831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必修,选择性,2019,统编,历史,PPT
  • cover
(课件网) 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 课程标准:了解中国古代的民族政策和边疆管理制度,认识中国作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历程,以及中国古代处理对外关系的体制。 第一部分 包容交流,多元一体———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 第一部分 (一)秦汉时期的民族关系: 氐 乌桓 夫余 (1)中央———设典客、典属国等官职 举措: (2)地方———在两广地区设立南海郡、桂林郡、象郡等。 1.秦朝: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的开始 周边民族分布 (3)军事———北逐匈奴,修筑长城;南抚夷、越。 意义: ①维护了北部边疆的稳定; ②加强了对南方地区的开发。 东北: 设护乌桓校尉 河西走廊: “河西四郡” 西北:“西域都护府” 边疆: 屯戍政策; 设置田官, 戍卒屯田 2.汉朝:战和并用;大鸿胪及边疆屯戍政策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屯戍政策的作用。 西汉的屯田,是巩固新拓疆土的重要措施之一。屯田卒本身,也是边塞防御的手段之一,同时屯田区又为徙民、设县做好了基础准备。……西方的屯田卒,不仅从事农业生产,而且在有战事时参加战争。他们在西域且耕且战,对确立汉朝在西域的统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刘永强《两汉西域经济研究》 ①有利于抵御匈奴的入侵,巩固边防; ②有利于促进边疆地区的开发; ③降低了军费开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人民负担; ④推动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西晋少数民族内迁和北民南迁 十六国时内迁各族不断交融 北魏再度统一黄河流域实行汉化改革 三国、东晋、南朝南方不断得到开发 根据图片和P63的【历史纵横】思考,促进民族融合的途径、民族融合的特点及影响。 民族迁徙 民族交流 汉化政策 共同开发 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 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 隋唐时期:主要机构尚书省的礼部及鸿胪寺。 礼部 鸿胪寺: 礼部司负责朝聘及册封 主客司负责各族朝见事 负责宾客接待礼仪 ◎含光门,使节进入长安必经之地,鸿胪寺与鸿胪客馆位于门东侧 (二)隋唐至两宋时期的民族关系: 1.隋朝: (1)战争 突厥、吐谷浑、党项等周边民族先后归附隋朝 (2)行册封 加强对岭南地区各族治理,如册封百越首领冼夫人为谯国夫人 (4)交流 加强与流求的接触,曾三次派人抵达流求 (3)设机构(因俗而治) 主要推行郡县制,但往往以边疆民族豪酋大姓任郡守、县令 唐 南 北 西北 东北 称唐太宗为“天可汗” 加封南诏诸王,遣子弟入唐学习 (1)民族政策:开明 文成公主、金城公主入藏;唐蕃多次会盟 玄宗册封大祚荣“渤海郡王” 玄宗册封回纥首领骨力裴罗“怀仁可汗” 2、唐朝: 边疆、内地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大交融局面 (2)设置机构:主要是大都护府、都督府、羁縻州,都督府都督、羁縻州刺史由各民族首领担任,由大都护府直接管辖,上统于中央政府。 北方 安北、单于都护府 西北 安西、北庭都护府 东北 安东都护府 南方 安南都护府 安南都护府 都护府与都督府的区别 都护府是在边疆地区设置的特别行政机构,职责是“抚慰诸藩,辑宁外寇”,由唐朝派官员及士兵驻守。 都督府是唐王朝在重要地区设置的地方行政机构,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需向朝廷缴税。 羁 縻 政 策 羁縻,原指套在牛马头上的笼头,引申为笼络联系的意思。“羁”就是用军事和政治的压力加以控制,“縻”就是以物质利益给以抚慰。即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立特殊的行政单位,保持或基本保持少数民族原有的社会组织形式和管理机构,承认其酋长、首领在本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