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774924

七上第三章 第7节 地形和地形图 举一反三(含解析)

日期:2024-05-31 科目:科学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62次 大小:7635456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第三章,7节,地形,地形图,举一反三,解析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7节 地形和地形图 考点一、地形的类型 人们根据海拔和形态特征的差别,将地形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盆地五种基本类型。 (二)各种地形的特点 地形类型 主要特征 海拔 地面起伏 平原 低(一般在200米以下) 广阔平坦,起伏很小 高原 较高(一般在 500米以上) 起伏不大,边缘陡峻,顶面平坦宽广 山地 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 坡度较陡 ,沟谷较深,相对高度超过200米 丘陵 较低(一般在200~ 500米) 坡度和缓,相对高度一般在100米以下 盆地 四周高,中间低平 典例1:如图所示为某山南北方向上(山的左侧是北、右侧是南)的地形剖面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山顶C的海拔是_____,山顶A的海拔是_____。 (2)C与A之间的相对高度是_____,C与B之间的相对高度是_____。 【答案】(1)930m;570m (2)360m;710m 【解析】(1)山顶C的海拔是930m,350m+220m=570m,故山顶A的海拔是570m。 (2)930m-(350m+220m)=360m,故C与A之间的相对高度是360m,930m-220m=710m,故C与B之间的相对高度是710m。 变式1:有关高原和盆地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高原的海拔都比盆地高,盆地内部的相对高度都比高原内部小 B.高原和盆地内部的相对高度不大,盆地外围与内部相对高度大 C.高原的海拔都比盆地低,盆地外围的相对高度都比高原内部大 D.高原和盆地外围的海拔很高,高原内部的相对高度都比外缘大 【答案】B 【解析】A C、盆地的海拔有的比高原高;故A C错误; B、高原和盆地内部的地势相对平缓,而盆地是内部相对外部要低;故B正确; D、高原的外围海拔没有内部海拔高;故D错误; 变式2:读图,完成(1)(2)题。 (1)图示地形是(  ) A.盆地 B.山地 C.高原 D.平原 (2)图中A、B两地的相对高度是(  ) A.100米 B.300米 C.600米 D.700米 【答案】(1)B (2)B 【解析】人们把陆地地形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丘陵海拔较低,地面有起伏,坡度和缓,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辽阔。山地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坡度陡峻,沟谷较深。高原海拔较高,一般在500米以上,地面坦荡,边缘比较陡峻。盆地四周高中间低。一般海拔在200~500米,起伏不大,坡度和缓的是丘陵。 (1)根据图中等高线的数值判读,该地海拔大多在500米以上,坡度较陡,确定图示地形是山地。 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2)根据图中等高线的数值判读,B地的海拔是700米,A地的海拔是1000米,图中A、B两地的相对高度是1000-700=300米, ACD不符合题意,B项正确 考点二、表示地形起伏的地图 (一)等高线地形图 (1)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每条等高线都有相应的海拔数值。 (2)用等高线表示地面高低起伏的地图,叫做等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地形图实际上是将不同高度的等高线投影到同一个平面上,用来表示起伏的地形。 (二)等高线地形图的作用 等高线的数值可以表示海拔和地势起伏的状况。从等高线的疏密状况,可以判断地面的高低起伏。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山地的不同部位,等高线的形态也不一样。 (三)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山顶:闭合曲线、内高外低,海拔最高处 鞍部:两山顶之间的低地 峭壁:多条等高线重合处 山脊:等高线向低处凸 山谷:等高线向高处凸 地形部位 等高线分布特点 山顶 等高线:呈封闭状态,由外向内海拔增高,常用“△”表示 鞍部 两个山顶之间相对低洼的部位(两条等高线的凸出部位相对应) 峭壁(陡崖) 几条海拔不同的等高线重合处,常用“”表示 山脊 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 山谷 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 典例1:(2023七上·临海期末)读等高线地形图,回答下列问题: (1)A、B两点的相对高度为   米。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