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791639

7《溜索》第一课时课件(共20张PPT)+学案+教案

日期:2024-06-24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69次 大小:12291072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溜索,第一,课时,课件,20张,PPT
    (课件网) 溜 索 第一课时 新知导入 云南怒江大峡谷,被称为“东方大峡谷”,世界三大峡谷之一。峡谷的谷底是奔腾咆哮的怒江。怒江没有船,惊涛怒浪上小船无法横渡,两岸居民过江,主要靠“溜索”桥。那么,什么是“溜索”呢?让我们跟随作家阿城去感受这种惊心动魄的过江方式。 溜 索 阿城 学习目标 1、梳理小说的叙事过程,把握情节,感受笔记小说的特点。 2、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对比、映衬等艺术手法,体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3、细读小说,感受本文的语言特点。 4、积累读读写写词语。 新知讲解 阿城:原名钟阿城,1949年于清明节出生在北京,籍贯为四川江津,中国当代作家。发表小说集《棋王》,获1984年福建《中短篇小说选刊》优秀作品奖和1983-1984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词语学习 腮( ) 坠( ) 呕 ( ) 踩( ) 盘桓( ) 涓涓( ) 探视( ) 俯身( ) 扭绞( ) 顷刻 ( ) 寻思( ) 锱铢( ) 拳打脚踢( ) 千钧一发( ) 战战兢兢( ) sāi zhuì oū cǎi pán huán juān tàn fǔ jiǎo qǐng xún zī zhū quán jūn jīng 锱铢: 盘桓: 涓涓: 探视: 俯身: 扭绞: 顷刻: 寻思: 千钧之力: 千钧一发: 战战兢兢: 形容微小的数量。 徘徊;逗留住宿。 细水慢流的样子。 看望;察看。 弯腰向前向下,有时同时弯膝;呈曲身状态的动作,尤指礼节或表示服从的姿势。 用两股以上的条状物向相反方向转动;反复搓动;反复转动。 极短的时间。 思索;考虑。 常用来形容器物之重或力量之大。 也说一发千钧。千钧重量吊在一根头发丝上。比喻情况万分危急。 形容恐惧得发抖或小心谨慎的样子。战战:恐惧发抖的样子。兢兢:小心谨慎的样子 阅读全文,并用一句话概括主要内容。 一个领队带领驮队和“我”一起溜索过怒江。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开端(1-9):“我”和驮队抵达怒江边,等待溜索过江。 发展(10-17):驮队的汉子们溜索,将牛们以及驮子熟练沉着地运到对岸。 高潮(18-22):“我”在领队的指导下胆颤心惊地溜索。 结局(23-25):全队顺利到达对岸,再次上路。 这篇文章人物众多,有第一人称的“我”,首先溜索的精瘦短小汉子,驮队的首领以及驮队中的其他人。这些人中,谁才是文章的主人公? 驮队的首领 默读课文,从文章找出描写人物的语句,分析其性格特征。 ①快到怒江峡谷时,领队“只懒懒说”“稳稳坐在马上”“笑一笑” “懒懒” “稳稳”“笑一笑”,神态描写,与“我”和牛的恐惧形成对比,衬托出领队从容不迫、胸有成竹的性格。 ②首领缓缓移下马,拐着腿走到索前,“举手敲一敲那索”,“哑声问”余下的汉子们是否可还歇。 “敲一敲那索”,动作描写,“哑声问”,语言描写,体现了他细心、认真、负责的性格特征。 ③领队用眼“瞟一瞟”立即有汉子站出来 神态描写,表现领队受人尊敬,也体现出他和汉子们配合默契。 语言描写,带“我”溜索时提醒“我”不要看下面,体现了对他人的关爱。 ④ (我)战战兢兢跨上角框,首领吼一声:“往下看不得,命在天上!” ⑤猛听得空中一声呼哨,尖得直入脑髓,腰背颤一下。回身却见首领早已飞到索头,抽身跃下,拐着腿弹一弹,走到汉子们跟前。 动作描写,“尖”“飞”“跃”“拐”“弹”等词语的运用,表现了首领虽腿有残疾却动作麻利、身手非凡,气定神闲、粗犷豪迈的领袖气质。 ⑥最后一个溜索。 总结:首领是一个认真负责、关爱他人、身手非凡、从容不迫、具有领袖气质的人。 课堂总结 小说《溜索》以其独特的视角,传神凝练的语言,舒徐有致的节奏,层层烘托,表现了滇西马帮的生活。 课堂练习 选择题: 1)下列加点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两腮( sāi )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