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上期中卷(物理) 一、单选题 1. 下列数据中,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 ) A.人正常步行的速度是 5 m/s B.体育课上百米赛跑比赛,某中学生取得 9 s 的成绩 C.你正常呼吸一次所用的时间约为 1 min D.教室课桌的高度约为 75 cm 2.联合收割机正将收割的稻谷放入拖拉机中;空中加油机正在给战机加油。对这两幅图解释错误的是( ) A.以拖拉机为参照物,联合收割机是静止的 B.以空中加油机为参照物,战机是静止的 C.以地面为参照物,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空中加油机都是运动的 D.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一定不同 3. 最新研制的磁悬浮列车以 600 km/h 的速度匀速行驶,一列高铁以 300 km/h 的速度匀速行驶,与高铁相比,磁悬浮列车( ) A.一定运动更快 B.一定运动更远 C.运动时间一定更短 D.可能运动更慢 4.用两个纸盒和一根钢线可以制成“土电话”,说明( ) A.只有空气能够传声 B.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C.固体能够传声 D.物体不振动也能产生声音 5.“公共场所不要高声喧哗”中“高”是指声音的( ) A.速度 B.音色 C.响度 D.音调 6.人们把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叫次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波叫超声波,下列事实中,应用了次声波的是( ) A.用声呐测海底的深度 B.用仪器监测台风、地震、海啸等自然灾害 C.海豚判断物体的位置和大小 D.蝙蝠确定目标的方向和距 7.下列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做法是( ) A.在公共场所不大声喧哗 B.调低跳广场舞音响设备的音量 C.在路口处安装噪声检测装置 D.临街的房屋安装隔音玻璃 8. 寒冷的冬天,居民楼的玻璃窗上会起“雾”或结“冰花”。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玻璃窗上的“雾”是水蒸气液化成的 B.玻璃窗上的“冰花”是水蒸气凝华成的 C.“冰花”结在玻璃窗的外表面 D.“雾”出现在玻璃窗的内表面 二、填空题 9.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西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运动速度相同的两小车是 ;若乙和丙运动的路程之比是,则乙和丙所用的时间之比是 。若以甲车为参照物,乙向 运动。 10.李白在《望天门山》一诗中写道“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作者在这两句优美的诗句中,先后选择的参照物是: 和 ,这说明了物体的运动和静止具有 。 11.欣欣放学回家写作业时,奶奶为了不打扰到她,将电视机的音量调低了,这是从 降低噪音;妈妈告诉欣欣明天要下雨,说明声音可以传递 。 12.夏日炎炎,小李游泳后走上岸感觉到有点冷,是由于身上的水 吸热所致;他在更衣室换衣服时,闻到衣服上有淡淡的樟脑气味,这是因为放置在衣柜里的樟脑丸 后附着在衣服上的缘故;他从开着空调的更衣室离开走到室外时,眼镜的镜片变模糊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 形成.(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三、实验探究题 13. 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沿斜面下滑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停表指针未超过一圈, 每格 1s)。 (1) 该实验的原理是 。 (2) 实验中,应使斜面保持较小的坡度,以减小测量 的误差 (3) 该次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 v= m/s。 (4) 该实验马虎同学提出了下列三条说法,其中错误的有 (填写序号)。 ①测 AB 段的平均速度时,如果过了 B 点才停止计时,算出的速度值会偏小 ②将小车拿到 B 点释放,测出小车从 B 到 C 点的时间,就是 BC 段运动时间 ③AC 段的平均速度等于 AB 段的平均速度与 BC 段的平均速度的和的一半 (5)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情况的 ;小车在运动过程中,经过路程 AC 中点处的速度为 v1,在通过 AC 段所用时间的中点时的速度为 v2,则 v1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