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812326

【核心素养目标】16.3电阻 教学设计 - 2023-2024学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日期:2024-06-13 科目:物理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73次 大小:1874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2023-2024,九年级,物理,人教,学年,核心
  • cover
16.3电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物理观念 (1)知道电阻的定义、符号,单位及单位,理解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2)理解电阻的大小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有关。 (3)知道控制变量法在物理学中人运用。 (4)了解超导体及超导现象。 2.科学思维 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的实验能力。 3.科学探究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讨论、总结、归纳的能力。 4.科学态度与责任 通过科学探究活动,形成尊重事实,探究真理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导体电阻大小的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电阻概念的建立,理解和掌握控制变量法。 三、教学分析 九年级学生通过上学期的物理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学生的思维方式,逐步的形象思维向抽向思维过渡。在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引层学生同已掌握的基础知识和科学探究的方法,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 四、教学过程 一、问题设计: (1)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可能有哪些? (2)通过观察实验中什么现象可以比较导体电阻的大小? (3)阅读课本“方法”的内容,讨论什么是“控制变量法”? 考虑到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较多,应怎样设计实验来探究导体电阻的大小与每一个因素的关系? (4)为什么说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5)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它是否与电压、电流大小有关? (6)常见的物体是否都能导电?为什么常见的电线都是在金属线的外面包一层塑料或橡胶皮? 二、自主探究: 1.尝试改变电路中电流大小 (1)将AB接入电路,先后用一节、两节、三节干电池串联后做电源,观察比较电流表的示数。 表明:电路中接入同一导体时,改变电池节数,即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可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的大小。 (2)保持干电池节数不变(如两节),改用CD导线接入电路,观察比较用AB导体、CD导体时电流表的示数大小。 2.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 (1)从日常生活中骑自行车、步行时要受到阻碍的情况提出问题: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可能有哪些? (2)思考:通过观察实验中什么现象可以比较导体电阻的大小? (3)阅读课本“方法”的内容,讨论什么是“控制变量法”?考虑到影响电阻大小的因素较多,应怎样设计实验来探究导体电阻的大小与每一个因素的关系? 三、自主合作: 组内交流、合作、论证。 四、自主展示: 1.改变电路中的电流的大小 (1)电压(2)材料 2.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 (1)材料(2)长度(3)横截面积(4)温度 3.物质的导电性 (1)导体(2)半导体(3)绝缘体 五、自主拓展: 1、下列关于电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导体通电时有电阻,不通电时没有电阻 B、通过导体电流越大,电阻越小 C、导体两端电压越大,电阻越大 D、导体电阻是导体本身的性质 ,与电压、电流无关 2.当温度一定时,比较两根铜制导线电阻的大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长导线的电阻一定大 B.细导线的电阻一定大 C.粗细相同时,短导线的电阻一定大 D.粗细相同时,长导线的电阻一定大 板书设计 电阻 1、定义及符号 (1)定义: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阻碍作用的大小。 (2)符号:R 2、单位 (1)国际单位:欧姆,简称欧。符号是Ω。 (2)常用单位:千欧、兆欧。 (3)换算:1MΩ=1000KΩ,1KΩ=1000Ω 3、影响因素 (1)实验原理:在电压不变的情况下,通过电流的变化来研究导体电阻的变化。(也可以用串联在电路中小灯泡亮度的变化来研究导体电阻的变化) (2)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3)实验结论:导体电阻的大小由导体本身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决定。与是否接入电路、与外加电压及通过电流大小等外界因素均无关,所以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