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17818621

浙教版 初中科学 七上 第3讲 科学探究(含解析)

日期:2025-09-23 科目:科学 类型:初中试卷 查看:43次 大小:267269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科学,教版,初中,七上,探究,解析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3讲 科学探究 能力提升 1、小明很喜欢吃绿豆芽。可是绿豆芽是如何长出来的呢 他特意向菜市场里卖绿豆芽的老伯伯咨询。老伯伯告诉他,要想得到又长又白的绿豆芽,需要将绿豆种子放在底部有孔的塑料桶内,上面再盖一层布。要经常向桶内浇水,但又不能将绿豆泡在水中。不浇水时可将桶盖好,放在温暖且通风的地方,不多久就会长出绿豆芽。由此看来,下列不是种子萌发的必需条件的是(▲) A、水分 B、空气 C、阳光 D、适宜温度 2、小明将刚孵出的蟑螂分为甲、乙、丙、丁四组,分别喂含不同营养成分的食物(如表所示,表中的数字代表所含成分的多少,“———表示没有此成分)。 组别 抗生素含量/g 维生素含量/g 蛋白质含量/g 淀粉含量/g 甲 — 0.5 44 66 乙 0.1 — 44 66 丙 0.1 0.5 44 66 丁 0.1 0.5 — 66 由实验设计可以知道,小明想研究何种营养成分对蟑螂发育的影响(▲) ①抗生素 ②维生素 ③蛋白质 ④淀粉 A、④ B、①②③ C、① D、①②③④ 3、锯子的锯齿都“东倒西歪”,不在同一平面内。小明猜想这是为了减小锯木头时的阻力,并打算设计实验检验猜想。以下设计方案中最佳的是(▲) A、用同一把拨正锯齿的锯子分别锯硬木头和软木头,比较用力情况 B、用同一把锯子,分别在“东倒西歪”和拨正锯齿时锯同一硬木头,比较用力情况 C、用一把“东倒西歪”和另一把拨正锯齿的锯子分别锯同一硬木头,比较用力情况 D、用一把“东倒西歪”和另一把拨正锯齿的锯子分别锯同一软木头,比较用力情况 4、在对照实验中,经过控制处理的一组事物称为实验组。为了确定实验组的结果是由人为进行的这种处理引起的,需要用同样的研究对象另外设置不作上述处理的一组事物进行观察,这样的未做实验处理的一组事物称为对照组。在“探究影响大棚作物产量的因素”实验中,某校科技小组在三个大棚内,按如表所示要求进行了种植实验(其他条件均相同),对该种植实验分析错误的是(▲) 大棚 二氧化碳浓度 温度 甲 0.03% 30℃ 乙 0.1% 30℃ 丙 0.1% 20℃ A、甲、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二氧化碳浓度 B、乙、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温度 C、甲、丙构成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 D、可以构成两组对照实验,变量分别是二氧化碳浓度和温度 5、小明同学为了探究“食物上滋生微生物的条件”的问题时,做了以下实验,该实验可以探究(▲) A、微生物生长与温度的关系 B、微生物生长与水的关系 C、微生物生长与面包的关系 D、微生物生长与空气的关系 6、当一位科学家通过实验宣称在某领域获得一项重要发现时,判断这项发现是否可信的最好理由是 (▲) A、该领域其他专家的意见 B、实验报告撰写的详细程度 C、该科学家是否为这一领域的权威 D、他人能否重复其实验并得到相同的结果 7、从图中找出同学们的哪些行为不符合实验室安全守则 请试写出四条。 (1) ▲ ;(2) ▲ 。 (3) ▲ ;(4) ▲ 。 8、小科用自制的温度计(如图甲所示)来探究薄壁细管内的液柱高度h与哪些因素有关。他分别选用横截面积为S1,S2(S1>S2)的细管进行实验,把玻璃瓶浸没在不同温度的水中,如图乙所示,并将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序号 横截面积 温度t/℃ 液柱高度h/cm 1 S1 0 5 2 S1 20 9 3 S1 40 13 4 S2 0 6 5 S2 20 12 6 S2 40 18 (1)分析比较序号1,2,3的数据,小科基于的假设是: ▲ 。 (2)分析比较序号1和4(2和5或3和6)的数据,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 。 (3)小科把自制的温度计(细管的横截面积为S1)放入水中,稳定后测得液柱高度为11cm。请结合表格数据分析,此时水的温度是 ▲ ℃ 9、某品牌洗手液声称完全不影响环境,小缙想证实该广告的真实性,邀你一起做实验(如表所示)。实验准备:生长状况相似的同种蚯蚓40条,喷雾器2个,清水,1%洗手液溶液,将富含有机物的土壤均匀铺撒在大纸盒中,沿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