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818893

4.3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第2课时)课件(共24张PPT)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日期:2024-06-23 科目:地理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78次 大小:6993547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七年级,地理,教版,PPT,24张,课件
  • cover
(课件网) 新课导入 地球的形状与气候:太阳垂直照射的地方,太阳高度 , 太阳辐射 。 当太阳光线垂直照射赤道时,随着纬度的 ,太阳高度 ,太阳辐射的强度 。 海陆分布与气候:夏季:陆地 海洋; 冬季:陆地 海洋; 北半球陆地气温最高和最低的月份: ; ; 北半球海洋气温最高和最低的月份: ; ; 地形地势与气候:海拔越高气温 ;海拔每增高100米,气温约下降 。山地迎风坡降水 ,背风坡降水 。 人类活动与气候:通过改变地面状态,影响 气 候;城市热岛效应:中心城区气温比郊区 ; 最大 最强 增高 变小 逐渐降低 > < 7月 1月 8月 2月 越低 0.6°C 多 少 局部地区 高 第四章 世界的气候 第三节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2) 学习目标 1.知道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旋转中心、方向和周期。 2.理解地球自转影响太阳高度的日变化,从而影响气候的变化 3.掌握地球公转运动的规律,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变换、五带的形成。 自转与公转 自转 公转 旋转中心 周期 方向 产生现象 地轴 太阳 一天 一年 自西向东 自西向东 昼夜更替 四季的变化 五带的形成 地球的运动与气候 回顾旧知:地球运动 的主要方式 夜 昼 一、地球的自转 地球自转运动产生以一天为周期的昼夜更替现象,人们在经历昼夜更替的同时,也感受着天气的变化。 一般情况下: 白天气温 夜晚气温 > 地球自转使同一地区一天内太阳高度不断变化 二、地球的公转 1.公转的规律 (1)地球公转的轨道是 形。 (2)公转时地球一直是 (直立或倾斜)状态 倾斜 近椭圆 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 始终成66.5°的固定倾角。 地轴与公转轨道面的交角 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 公转轨道 (黄道面) 春 夏 秋 冬 夏至日 (6.22前后) 秋分日 (9.23前后) 冬至日 (12.22前后) 春分日 (3.21前后) 探究二:“二分二至日” 图 A B C D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轨迹图 赤道 北回归线 南回归线 春分 3月21日前后 秋分 9月23日前后 冬至 12月22日前后 第二年春分 3月21日 前后 夏至 6月22日前后 极昼现象:极地地区出现一天之中太阳总在地平面以上的现象。 极夜现象:极地地区出现一天之中总是看不到太阳的现象。 太 阳 光 太阳直射北回归线 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内极昼 南半球昼短夜长,南极圈内极夜 赤道 昼夜相等 太 阳 光 太阳直射赤道 全球昼夜相等 太 阳 光 太阳直射南回归线 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内极夜 南半球昼长夜短,南极圈内极昼 赤道 昼夜相等 2.昼夜长短的变化 时间 昼夜长短 分布规律 特殊节气 夏半年 (春分日至秋分日) 冬半年 (秋分日至春分日) 昼长夜短 昼短夜长 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 夏至日,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以北极昼 冬至日,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圈以北极夜 以北半球为例(南半球相反) 除了赤道,地球上其他地方一年中都有昼夜长短的变化。 冬至 夏至 春分或秋分 判断下图所代表的节气: 判断下图所代表的节气: 夏至 夏至 冬至 3.四季变化 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受太阳照射的情况也不完全相同,形成了春、夏、秋、冬四季。在中纬度地区,四季更替表现明显。 春 夏 秋 冬 依据:习惯上,人们根据各地获得太阳热量的多少,以及是否有太阳光线的垂直照射、是否有极昼极夜现象,将地面划分为“五带” 4.地球公转———五带”的划分 太阳直射 夏至极昼,冬至极夜 夏至极夜,冬至极昼 夏至极夜,冬至极昼 终年炎热 四季分明 四季分明 终年寒冷 终年寒冷 1.6月20日衡阳昼夜长短分布情况,( 表示黑夜 , 表示白昼),可能是( ) A. B. C. D. B 课堂练习 2.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轨迹图 3.读地球上的五带图,回答下列问题 A (1)写出图中字母所带表的 五带名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