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编号17824258

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夜雨寄北》教学设计

日期:2024-05-11 科目:语文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86次 大小:18300Byte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
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
  • cover
《夜雨寄北》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与写作背景,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2、掌握诗歌含义,把握诗歌意蕴。 3、赏析语言,体会诗人含蓄深沉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品味诗歌精妙的语言,体会诗人含蓄深沉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理解诗题,导入新课 《夜雨寄北》下雨的夜里写一封寄给北方妻子的一封信 夜雨:下雨的夜晚 寄北:寄给北方妻子的一封信 1、作者简介: 李商隐(约813-约858),唐代诗人。字义山,号玉谿生,淮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与杜牧并称“小李杜”(晚唐),又与温庭筠并称“温李”。有《李义山诗集》。 2、朗读诗歌,介绍背景: ①朗读诗歌,注意字音和节奏 七言诗朗读节奏223或43 ②介绍背景,教师范读,学生朗读,要求读出情感--极致的思念与悲痛 写作背景:《夜雨寄北》是李商隐身居异乡巴蜀,写给远在长安的妻子的一首抒情七言绝句。 二、了解诗意,整体感知 1、既然是作者寄给妻子的一封信,那么信中的内容是什么?写的什么事?结合课文注释,互相讨论,说一说。 2、学生说一说。 3、教师明确: “你问我回家的日期,我还没有确定归期,巴山夜里的秋雨淅淅沥沥的下着,都涨满了秋天的池水。哪一天能在西窗下和你秉烛长谈,再向你诉说我在巴山这天夜晚看雨时想念你的心情。” 三、品味语言,感受意境 (一)面对来信,对方是怎么问,李商隐又是怎样回答的呢?为何这样回答?请用诗中的原话来说。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1、教师讲授过程中适时明确重点词义 君:这里是“你”的意思 归期:指回家的日期 未:没,没有 巴山:泛指川东一带的山 涨:涨满 “你问我回家的日期,我还没有确定归期。巴山夜里的秋雨淅淅沥沥的下着,都涨满了秋天的池水” 2、教师提出问题:想一想,这句诗有什么表达效果? 3、通过对“期”“涨秋池”的分析引导学生互动,并明确表达效果: “期”字,既可是日期,也有期盼之意,在一问一答的形式中蕴含了诗人的苦涩与无奈,在音韵上更有回环往复之美;“涨秋池”涨的并不仅仅是雨水,还有作者浓浓的思念之情。 (二)回不了家,便会产生思念,同学们,当你晚上在宿舍想家了,你会想些什么? 预设:会想到放假回家后的情景,与家人在一起说一说学校发生的事。 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当李商隐思念家乡到极致时,会想到什么: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教师讲授过程中适时明确重点词义: 何当:何时将要 共:一起,这里指诗人和妻子一起 却话:回头说追述 剪:剪灯芯 哪一天能在西窗下和你秉烛长谈,再向你诉说我在巴山这天夜晚看雨时想念你的心情。 2、教师提出问题:诗人想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诗人想象回家团聚后剪烛西窗、共话今宵的情景。 3、学生快速讨论:诗句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教师请学生分享并总结: 运用想象的手法,想象回家团聚后剪烛西窗、共话今宵的情景。时空交错,虚实相生,把眼前的凄苦想象成未来团聚的欢乐,也在未来的欢乐中注入“昔日”之苦,道出了刹那间情感的曲折变化。 三、课堂小结,总体回顾 1、学生说说学到了什么 2、教师总结 这首诗既描写了作者身处巴山倾听秋雨的愁苦,又想象了来日聚首之时的幸福欢乐,表达了作者对家人无限的思念之情。 四、中考链接,巩固提高 请对诗句中的“涨”字进行赏析(2021山东潍坊) “涨”字富于动态感,既写出了巴山雨水注入秋池的自然之景,又流露出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衬托出诗人深重绵远的愁思。 五、板书设计 《夜雨寄北》 李商隐 一问一———浓浓愁思 虚实相生———剪烛西窗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